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不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调控效应研究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5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的影响第10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花后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0-11页
     ·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第10-11页
     ·对冬小麦 SPAD 值的影响第11页
     ·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11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碳代谢的影响第11-12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幼穗发育进展的影响第12页
   ·不同施氮量对氮代谢的影响第12-13页
     ·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蛋白质的影响第12页
     ·对氮代谢的关键酶的影响第12-13页
     ·对氮素吸收累积规律研究的影响第13页
   ·不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第13-14页
     ·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第13页
     ·对加工品质的影响第13-14页
   ·不同施氮量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4-15页
2 引言第15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5-18页
   ·试验设计第15-16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6-18页
     ·群体分蘖动态及叶面积指数(LAI)的测定第16页
     ·光合特性的测定第16页
       ·光合速率的测定第16页
       ·SPAD 值的测定第16页
     ·干物质积累的测定第16页
     ·幼穗发育进展的观察第16页
     ·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力的测定第16-17页
       ·旗叶及籽粒氮含量的测定第16页
       ·GS 活性测定第16-17页
       ·游离氨基酸含量第17页
     ·碳代谢及其关键酶的测定第17页
       ·蔗糖的测定第17页
       ·SS 和 SPS 活性的测定第17页
     ·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分析第17-18页
     ·主要品质的测定第18页
   ·数据处理分析第1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8-45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及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第18-20页
   ·不同施氮量对花后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20-24页
     ·对花后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第20-22页
     ·对花后旗叶的 SPAD 值的影响第22-23页
     ·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23-24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碳代谢的影响第24-27页
     ·不同施氮量对花后籽粒蔗糖含量的影响第24页
     ·花后蔗糖合成酶及磷酸还原酶活性活性第24-25页
     ·不同施氮量对花后旗叶硝酸蔗糖合成酶的影响第25-26页
     ·不同施氮量对花后碳运转的影响第26-27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穗花发育的影响第27-32页
     ·对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第27-28页
     ·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小穗位小花分化的影响第28-31页
     ·不同施氮量对小花总数的影响第31页
     ·对完善小花数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氮代谢的影响第32-39页
     ·对小麦花后氮代谢的影响第32-34页
     ·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对花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35-36页
     ·对超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氮素累积的影响第36-38页
     ·对花前和花后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第38-39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第39-42页
     ·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因素的影响第39-40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主要加工品质的影响第40-42页
       ·对冬小麦粉质拉伸参数及降落值的影响第40-41页
       ·对冬小麦淀粉糊化参数的影响第41-42页
   ·不用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第42-45页
     ·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42-43页
     ·最佳施氮量的确定第43-44页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第44-45页
5 结语与讨论第45-49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45页
   ·不同施氮量对花后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第46页
   ·不同施氮量对不同穗位穗花分化的影响第46-47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及主要加工品质的影响第47-48页
   ·不用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6页
ABSTRACT第56-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群体结构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种源柴胡生育特性与品质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