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吡喃腈和菁染料衍生物的分子逻辑门和荧光探针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基于荧光的化学传感器及分子逻辑门的研究进展第15-43页
   ·荧光化学传感器概述第15-16页
   ·分子逻辑门概述第16-18页
   ·荧光传感器的传感原理第18-24页
     ·分子荧光的基本原理第18-19页
     ·光致电子转移第19-21页
     ·分子内电荷转移第21-23页
     ·激基缔/复合物第23页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第23-24页
     ·化学反应体系第24页
   ·基于化学传感器的分子逻辑门第24-41页
     ·AND门第24-26页
     ·INHBIT门第26-27页
     ·XOR门第27-28页
     ·半加法器第28-31页
     ·半减法器第31-32页
     ·基于单分子构建半加法器和半加法器第32-34页
     ·全加法器和全减法器第34-35页
     ·开关选择器和反开关选择器第35-36页
     ·译码器和解码器第36-37页
     ·Keypad分子键盘第37-40页
     ·器件化的分子逻辑门之间信号传导第40-41页
   ·课题的提出第41-43页
第二章 基于吡喃腈红色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其对汞离子和铜离子的识别:构建具有序列响应、逻辑存储功能的分子键盘第43-77页
   ·引言第43-45页
   ·实验部分第45-48页
     ·试剂及仪器第45页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第45页
     ·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制备第45-48页
       ·2-(6-甲基-2-异丙基-4H-吡喃-4-烯基)丙二腈第46页
       ·2-6-二溴甲基吡啶第46页
       ·4-哌嗪基苯甲醛第46-47页
       ·DCMP的合成第47页
       ·目标化合物DCPP的合成第47-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75页
     ·分子设计与合成讨论第48-49页
     ·目标化合物的核磁和质谱表征第49-54页
     ·目标化合物的光谱性能研究第54-57页
     ·目标化合物DCPP的离子识别性能研究第57-75页
       ·金属离子溶液配制第57页
       ·测试方法第57-58页
       ·DCPP对Cu~(2+)和Hg~(2+)的紫外光谱的测定第58-61页
       ·DCPP与Cu~(2+)和Hg~(2+)的工作曲线和络合常数以及检测极限的测定第61-62页
       ·DCPP对金属离子选择性的测定第62-63页
       ·DCPP对与Cu~(2+)和Hg~(2+)的识别机理第63-68页
       ·DCPP与Cu~(2+)和Hg~(2+)的竞争性实验第68-70页
       ·具有序列响应(Sequence dependence)的分子键盘构建第70-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三章 基于ICT过程构建含有比较功能的半减法器第77-102页
   ·引言第77-80页
   ·实验部分第80-85页
     ·试剂及仪器第80页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第80-85页
       ·2-(6-甲基-2-叔丁基-4H-吡喃-4-烯基)丙二腈第81页
       ·N,N-二甲基吡啶基苯胺第81-82页
       ·N,N-二甲基吡啶基苯甲醛第82页
       ·目标产物DCTP的合成第82-83页
       ·参比化合物DAP的合成第83页
       ·化合物DCPM的合成第83-84页
       ·化合物DDPP的合成第84页
       ·化合物DADPP的合成第84-85页
   ·结果与讨论第85-101页
     ·分子设计与合成第85-86页
     ·目标化合物的核磁和质谱表征第86-88页
     ·pH值对DADPP光谱影响的研究第88-90页
       ·测试方法第88-89页
       ·pH值对光谱影响的测定第89-90页
     ·目标化合物对的离子识别性能研究第90-95页
       ·化合物DCTP对Zn~(2+)和Cu~(2+)的识别第90-91页
       ·化合物DADPP对Zn~(2+)的识别第91-95页
     ·DADPP在酸、碱状态下与Zn~(2+)的识别机理研究第95-96页
     ·具有比较功能的半减法器的模拟第96-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四章 基于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和吡喃腈衍生物的荧光共聚物构建温度响应的组合逻辑门第102-126页
   ·引言第102-104页
   ·实验部分第104-107页
     ·试剂及仪器第104页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第104-107页
       ·化合物DDPA的合成第105页
       ·化合物DCPDP的合成第105-106页
       ·化合物MDCPDP的合成第106页
       ·聚合物Poly(NIPMAM-co-MDCPDP)的合成第106-107页
   ·结果与讨论第107-124页
     ·分子设计与合成第107-112页
     ·目标化合物的光谱性能研究第112-115页
       ·测试方法第112页
       ·聚合物Poly(NIPMAM-co-MDCPDP)中单体比例第112-113页
       ·聚合物Poly(NIPMAM-co-MDCPDP)的离子识别第113-115页
     ·聚合物Poly(NIPMAM-co-MDCPDP)的温度敏感性能第115-121页
       ·吸收光谱中LCST(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的测定第115-118页
       ·荧光光谱中LCST(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的测定第118-121页
     ·INHIBIT逻辑门的模拟第121-122页
     ·三输入组合逻辑门的模拟第122-124页
   ·本章小节第124-126页
第五章 基于吡喃腈衍生物的亲水型共聚物:铜离子和焦磷酸根阴离子的薄膜荧光探针第126-145页
   ·引言第126-129页
   ·实验部分第129-131页
     ·试剂及仪器第129页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第129-131页
       ·中间体的合成第130页
       ·聚合物poly(HEMA-co-DCPDP)的合成第130-131页
       ·聚合物poly(HEMA-co-DCPDP)-Cu~(2+)的合成第131页
   ·结果与讨论第131-144页
     ·分子合成与设计第131-132页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第132-133页
     ·聚合物poly(HEMA-co-DCPDP)的光谱性能研究第133-140页
       ·测试方法第133页
       ·Poly(HEMA-co-DCPDP)中单体含量计算第133-135页
       ·Poly(HEMA-co-DCPDP)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第135-140页
     ·聚合物的薄膜性能研究第140-144页
   ·本章小节第144-145页
第六章 细胞可渗透的近红外七甲川菁类荧光染料作为反应型的汞离子探针的合成和性能研究第145-184页
   ·引言第145-148页
   ·实验部分第148-153页
     ·试剂及仪器第148-149页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路线第149-153页
       ·3-乙基-1,1,2-三甲基-1H-苯并[e]吲哚碘盐第149-150页
       ·2-氯-1-甲酰基-3-羟甲基环己烯第150页
       ·IR-735的合成第150页
       ·1-(2-氨乙基)-3-苯基硫脲第150-151页
       ·1-(2-氨乙基)-3-苄基硫脲第151页
       ·1-(2-氨乙基)-3-丁基硫脲第151-152页
       ·IR-877的合成第152页
       ·IR-897的合成第152-153页
       ·IR-925的合成第153页
   ·结果与讨论第153-183页
     ·分子合成与设计第153-155页
     ·目标化合物的核磁和质谱表征第155-163页
     ·IR-739的光谱性能研究第163-164页
     ·目标化合物的离子识别性能研究第164-180页
       ·IR-897对Hg~(2+)的吸收光谱变化第164-168页
       ·IR-877对Hg~(2+)的吸收光谱变化第168-171页
       ·IR-925对Hg~(2+)的吸收光谱变化第171-173页
       ·目标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第173-179页
       ·检测最低限的测定第179-180页
     ·甲基汞的检测第180-183页
     ·目标化合物在细胞中的荧光成像第183页
   ·本章小节第183-184页
第七章 基于喹啉为受体的荧光分子及其AIE性能的初步研究第184-208页
   ·引言第184-189页
   ·实验部分第189-196页
     ·试剂及仪器第189页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路线第189-196页
       ·1-(2-羟基苯基)-1,3-丁二酮第190页
       ·2-甲基苯并吡喃酮第190-191页
       ·2-甲基苯并吡喃腈第191页
       ·1-乙基-2-甲基喹啉碘盐第191页
       ·1-乙基-2-甲基-4-(α,α-二氰基)亚甲基-1,4-二氢喹啉第191-192页
       ·1-碘代十二烷(1-iodododacane)的合成第192页
       ·1-十二烷基-4-(α,α-二氰基甲基)-1,4二氢喹啉第192页
       ·1-十二烷基-4-(α,α-二氰基甲基)-1,4二氢喹啉第192-193页
       ·DCMM的合成第193-194页
       ·DCMP的合成第194页
       ·DECM的合成第194-195页
       ·DECP的合成第195页
       ·DDCM的合成第195页
       ·DDCP的合成第195-196页
   ·结果与讨论第196-207页
     ·分子结构的设计第196页
     ·目标化合物的核磁和质谱表征第196-202页
     ·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第202-207页
   ·本章小节第207-208页
第八章 以吡喃腈为受体的其它合成研究工作第208-218页
   ·铜试剂作为受体的探针设计第208-210页
     ·4-(双-2-氯乙氨基)苯甲醛第208-209页
     ·DCMC的合成第209页
     ·DCMS的合成第209-210页
   ·多酰胺臂受体的设计第210-212页
     ·SEE的合成第210-211页
     ·QSEE的合成第211页
     ·DCME的合成第211-212页
     ·DCMA的合成第212页
   ·多吡啶受体的设计第212-216页
     ·DPA的合成第213页
     ·TA1、TA2、TA3的合成第213-216页
   ·含有二茂铁单元的萘酰亚胺衍生物第216-218页
     ·氨甲基二茂铁的合成第216页
     ·N-甲基二茂铁-4-吗琳-1,8-蔡酞亚胺第216页
     ·胆固醇酰氯第216-217页
     ·第217-218页
第九章 结论第218-220页
参考文献第220-237页
附录第237-239页
致谢第239-240页
卷内备考表第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鼓泡塔反应器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
下一篇:Ⅰ.甾体化合物的合成、杂质分离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研究 Ⅱ.五元环碳糖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