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聚乙烯装置挤出机离合器螺栓失效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15页 |
1.1.1 挤出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1.1.2 离合器发展现状和失效形式 | 第12-15页 |
1.2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挤出机零部件失效形式和失效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1.3.1 挤出机零部件失效形式 | 第16页 |
1.3.2 失效原因 | 第16-17页 |
1.3.3 螺栓失效形式和失效原因 | 第17-18页 |
1.3.4 失效分析程序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离合器工作原理和运行工况分析 | 第21-25页 |
2.1 离合器工作原理 | 第21页 |
2.2 离合器结构特点 | 第21-22页 |
2.3 离合器传动情况分析 | 第22页 |
2.4 螺栓断裂情况 | 第22-25页 |
第3章 螺栓理化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25-42页 |
3.1 拉伸实验 | 第26-33页 |
3.1.1 实验原理 | 第26页 |
3.1.2 实验要求 | 第26页 |
3.1.3 两种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3.2 两种材料冲击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2.1 材料冲击性能测试原理 | 第33-34页 |
3.2.2 实验测试步骤 | 第34页 |
3.2.3 实验结果测试与分析 | 第34-35页 |
3.3 材料硬度测试与分析 | 第35-37页 |
3.3.1 测试原理 | 第35页 |
3.3.2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3.3.3 两种材料的硬度检测与分析 | 第36-37页 |
3.4 材料化学成分测试与分析 | 第37-41页 |
3.4.1 原理 | 第37-39页 |
3.4.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4.3 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螺栓失效形貌及金相分析 | 第42-56页 |
4.1 断口宏观形貌分析 | 第42-43页 |
4.1.1 宏观形貌分析内容 | 第42-43页 |
4.2 断口微观形貌分析 | 第43-52页 |
4.2.1 微观形貌分析内容 | 第43-44页 |
4.2.2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 第44页 |
4.2.3 扫描电镜检测与分析 | 第44-52页 |
4.3 螺栓金相组织分析 | 第52-55页 |
4.3.1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4.3.2 金相实验要求 | 第53-54页 |
4.3.3 金相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螺栓强度校核分析 | 第56-70页 |
5.1 螺栓强度计算理论 | 第56-61页 |
5.1.1 螺栓的抗拉强度 | 第56-58页 |
5.1.2 螺栓的抗剪强度 | 第58-59页 |
5.1.3 螺栓连接拧紧力矩的计算和预紧力的控制 | 第59-61页 |
5.2 螺栓的受力分析 | 第61-64页 |
5.2.1 螺栓预紧力估算 | 第61页 |
5.2.2 螺栓工作时受到的拉力 | 第61页 |
5.2.3 螺栓所受到的横向力 | 第61-63页 |
5.2.4 螺栓受到的扭矩 | 第63-64页 |
5.3 强度校核 | 第64-66页 |
5.3.1 螺栓许用应力计算 | 第64页 |
5.3.2 抗拉强度校核 | 第64-65页 |
5.3.3 剪切强度校核 | 第65-66页 |
5.4 螺栓预紧力矩范围和接合面摩擦力计算 | 第66-68页 |
5.4.1 结合面摩擦力计算 | 第66页 |
5.4.2 螺栓预紧力矩范围计算 | 第66-68页 |
5.5 疲劳强度校核 | 第68-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结论 | 第70页 |
6.2 建议 | 第70-71页 |
6.3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