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0-13页 |
三、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4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高校廉政制度的组织生态分析 | 第16-25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6-21页 |
一、制度、廉政制度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高校廉政制度运行 | 第17-19页 |
三、高校组织生态分析 | 第19-20页 |
四、高校组织生态平衡机制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高校廉政制度的组织生态分析 | 第21-23页 |
一、廉政制度的系统性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 | 第21-22页 |
二、高校廉政制度与组织生态环境协同进化 | 第22页 |
三、高校组织生态分析为高校廉政制度建设提供了新方法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廉政制度运行的高校组织生态环境分析 | 第25-37页 |
第一节 高校显性组织生态环境 | 第25-30页 |
一、高校组织结构 | 第25-27页 |
二、高校管理模式 | 第27-28页 |
三、高校激励机制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高校隐性组织生态环境 | 第30-33页 |
一、认知观念 | 第30-31页 |
二、管理风格 | 第31页 |
三、组织文化 | 第31-33页 |
第三节 高校组织生态运行状态 | 第33-36页 |
一、失衡状态 | 第34页 |
二、“过渡状态” | 第34-35页 |
三、平衡状态 | 第35页 |
四、理论假设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高校廉政制度运行现状调查 | 第37-54页 |
第一节 问卷分析 | 第37-50页 |
一、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第37-38页 |
二、高校廉政制度建设及执行力评价 | 第38-46页 |
三、高校廉政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四、高校廉政制度影响力及改善途径 | 第49-50页 |
第二节 高校廉政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一、高校廉政制度问题 | 第50页 |
二、高校显性组织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三、高校隐性组织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调查结论 | 第52-53页 |
一、问题改善难度模型 | 第52-53页 |
二、高校组织生态状态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高校廉政制度运行的组织生态平衡机制 | 第54-67页 |
第一节 高校廉政制度维度 | 第54-58页 |
一、增强高校廉政制度设计科学性 | 第54-55页 |
二、建立高校廉政制度预设机制 | 第55-57页 |
三、制定高校廉政制度配套机制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显性组织生态环境维度 | 第58-61页 |
一、完善沟通合作机制 | 第58-59页 |
二、完善监督机制 | 第59-60页 |
三、完善问责机制 | 第60-61页 |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 第61页 |
第三节 隐性组织生态环境维度 | 第61-65页 |
一、优化组织文化 | 第61-63页 |
二、协同进化机制 | 第63-64页 |
三、组织再造机制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