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企业并购相关文献 | 第9-11页 |
1.2.2 融资理论相关文献 | 第11页 |
1.2.3 并购融资相关文献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4-16页 |
第2章 并购融资概述 | 第16-26页 |
2.1 并购的基本概念 | 第16-19页 |
2.1.1 并购 | 第16页 |
2.1.2 并购的类型 | 第16-17页 |
2.1.3 并购的动因 | 第17-19页 |
2.2 并购融资的基本概念 | 第19-26页 |
2.2.1 并购支付的方式 | 第19-20页 |
2.2.2 并购融资的方式 | 第20-23页 |
2.2.3 并购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第3章 并购融资决策对我国上市公司大额并购市场绩效的影响 | 第26-38页 |
3.1 研究假设与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3.1.1 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对市场绩效影响的假设与分析 | 第26-27页 |
3.1.2 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市场绩效影响的假设与分析 | 第27页 |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27-29页 |
3.3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 第29-36页 |
3.3.1 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3.3.2 研究步骤与模型设定 | 第30-32页 |
3.3.3 模型的求解 | 第32-36页 |
3.4 研究小结及政策建议 | 第36-38页 |
第4章 艾派克并购利盟国际案例介绍 | 第38-44页 |
4.1 公司情况介绍 | 第38-40页 |
4.1.1 收购方公司情况 | 第38-39页 |
4.1.2 被收购方公司情况 | 第39-40页 |
4.2 所处行业分析 | 第40-41页 |
4.2.1 打印机市场 | 第40-41页 |
4.2.2 打印机耗材市场 | 第41页 |
4.2.3 ECM市场 | 第41页 |
4.3 并购动因分析 | 第41-44页 |
4.3.1 经营协同效应 | 第41-42页 |
4.3.2 管理协同效应 | 第42页 |
4.3.3 财务协同效应 | 第42页 |
4.3.4 交易费用 | 第42-43页 |
4.3.5 市场势力 | 第43-44页 |
第5章 艾派克并购利盟国际支付对价分析 | 第44-52页 |
5.1 支付对价的支付方式 | 第44页 |
5.2 支付对价的总金额 | 第44-45页 |
5.3 评估利盟国际的公司价值 | 第45-49页 |
5.3.1 确定评估基准日 | 第45页 |
5.3.2 模型假设 | 第45-46页 |
5.3.3 确定评估方法 | 第46页 |
5.3.4 可比公司选择 | 第46-47页 |
5.3.5 选择、计算价值比率 | 第47-48页 |
5.3.6 评估参数的选择 | 第48-49页 |
5.3.7 评估结果 | 第49页 |
5.4 判断支付对价的合理性 | 第49-52页 |
第6章 艾派克并购利盟国际融资方案分析 | 第52-66页 |
6.1 初步交易结构和融资方案 | 第52-54页 |
6.1.1 初步交易结构 | 第52页 |
6.1.2 初步融资方案 | 第52-54页 |
6.2 对初步融资方案进行分析 | 第54-57页 |
6.2.1 融资方式分析 | 第54页 |
6.2.2 交易结构在融资方案中起到的作用 | 第54-57页 |
6.3 最终的交易结构和融资方案 | 第57-59页 |
6.3.1 最终交易结构 | 第57页 |
6.3.2 最终融资方案 | 第57-58页 |
6.3.3 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机制 | 第58页 |
6.3.4 方案分析 | 第58-59页 |
6.4 融资方案变更的原因分析 | 第59-66页 |
6.4.1 分析思路 | 第59页 |
6.4.2 具体分析过程 | 第59-66页 |
第7章 总结与建议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9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