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0.1 本论文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0.2 本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及创新 | 第12-13页 |
0.3 本论文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格非的双重身份与其文学活动 | 第14-20页 |
1.1 作为作家的格非的文学创作 | 第14-15页 |
1.2 作为学者的格非的文学批评 | 第15-17页 |
1.3 格非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 第17-20页 |
2 格非的基本文学观念 | 第20-28页 |
2.1 现代主义的“真实观” | 第20-22页 |
2.1.1 感觉的真实 | 第20-21页 |
2.1.2 存在与现实 | 第21-22页 |
2.2 “怎么写”“写什么”“为谁写” | 第22-25页 |
2.3 对语言张力的追求 | 第25-28页 |
3 格非文学批评的方式与特征 | 第28-38页 |
3.1 艺术感悟式批评 | 第28-29页 |
3.2 认知理性式批评 | 第29-31页 |
3.3 艺术感悟与系统理性的结合 | 第31-34页 |
3.3.1 作家学者化与学者作家化 | 第31-32页 |
3.3.2 艺术为体理论为用 | 第32-34页 |
3.4 散文小说式的批评文体与文风 | 第34-38页 |
3.4.1 批评的小说化 | 第34-36页 |
3.4.2 批评本身的艺术性 | 第36-38页 |
4 格非等所代表的作家兼学者式文学理论批评在中国当下的特殊意义 | 第38-41页 |
4.1 中国当下学院派批评的偏失 | 第38-39页 |
4.2 当代文论的繁荣与作家兼学者式文学批评的不可或缺 | 第39-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