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其他社会问题论文

“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互动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第1-8页
第1章 绪论第8-25页
   ·问题的提出第8-11页
   ·研究方法第11-19页
     ·被调查医院的基本情况第11-13页
     ·问卷调查及访谈过程的说明第13-16页
     ·医生问卷基本情况第16-17页
     ·患者问卷基本情况第17-19页
   ·论文框架第19-25页
     ·核心概念界定第19-21页
     ·论文主要观点第21-23页
     ·论文的逻辑结构第23-25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5-48页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取向研究第25-34页
     ·有关“关系”的理论研究第25-27页
     ·有关“关系取向”的理论研究第27-28页
     ·关于“人情、面子与互惠”的研究第28-32页
     ·有关“关系理性”的研究第32-34页
   ·关于就医行为方面的研究第34-38页
     ·国外关于就医行为的研究第34-35页
     ·国内关于就医行为的研究第35-38页
   ·关于医生和病人间的社会互动研究第38-48页
     ·帕森斯的“病人角色”概念及对病人—医生关系的研究第38-40页
     ·萨斯和霍伦德的病人—医生模式第40-41页
     ·海斯和鲍蒂斯塔的改变治疗方案模式第41-42页
     ·斯图尔特和巴克关于医生对病人的了解和反映的研究第42-43页
     ·豪格和拉文对医疗方面保护消费者利益主义的研究第43页
     ·韦斯特关于医生—病人交流的研究第43-44页
     ·科恩对病人—医生联盟形成的分析第44-45页
     ·李沛良关于“医缘”的研究第45-48页
第3章 “关系就医”取向研究第48-76页
   ·“关系就医”取向的现象分析第48-55页
     ·患者首选通过“关系”就医,关系取向明显第48-51页
     ·绝大多数医生接受并希望“关系就医”第51-53页
     ·患者理解并认可“关系就医”,且对其负面影响有一定认识第53-55页
   ·医患双方的社会属性与“关系就医”取向的相关分析第55-58页
   ·“关系就医”取向成因分析第58-76页
     ·传统历史文化根源第58-63页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及医疗服务现状第63-67页
     ·医患信任缺失第67-70页
     ·患者的需求与医生的接受第70-76页
第4章 “关系就医”取向下相关问题研究第76-94页
   ·“关系就医”取向下“医生权威”的调查与分析第76-83页
     ·“医生权威”的内涵和来源第76-77页
     ·医患双方的社会属性与其对“医生权威”认识的相关分析第77-81页
     ·“关系就医”对接近“医生权威”的影响分析第81-82页
     ·患者就医权威取向的社会影响第82-83页
   ·“关系就医”取向下“医生名声”的调查与分析第83-85页
     ·“医生名声”的内涵第84页
     ·医生很重视名声的获得第84-85页
     ·“关系”对提升医生名声有显著影响第85页
   ·“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信任度”的调查与分析第85-94页
     ·医患信任度调查分析第86-88页
     ·患者选择医院的方式和途径第88-91页
     ·患者选择医生的方式和途径第91-94页
第5章 “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互动错位分析第94-119页
   ·医患双方对“关系就医”作用效果的不同理解第94-99页
     ·医生对“关系就医”作用效果的理解第94-97页
     ·患者对“关系就医”作用效果的理解第97-99页
   ·“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互动错位的表现第99-107页
     ·对“照顾”含义的不同理解是医患互动错位的直接表现第99-102页
     ·医生给予与患者期望间的差距是医患互动错位的重要表现第102-107页
   ·“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互动错位的原因分析第107-119页
     ·对病患意义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是医患互动错位的直接原因第107-112页
     ·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医患互动错位的根本原因第112-119页
第6章 重构良性的医患互动第119-137页
   ·正确定位和处理医患互动关系第120-125页
   ·将倾听与交流贯穿于医疗活动始终第125-132页
   ·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第132-137页
结论第137-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60页
附录第160-17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71-172页
中文摘要第172-176页
ABSTRACT第176-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体的存在方式及其自然权利形态--霍布斯自然权利理论研究
下一篇:氧化物纳米纤维甲/乙醇气体传感器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