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论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论文

周代郑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第1-9页
绪论第9-25页
 一、选题原因和意义第9-11页
 二、前人研究成果第11-23页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23-25页
第一章 郑国的建立第25-50页
 第一节 西周的采邑制度与周宣王的统治第25-29页
  一、西周的采邑制度第25-27页
  二、周宣王的统治第27-29页
 第二节 郑桓公的身份第29-36页
  一、郑桓公为厉王子第29-31页
  二、郑桓公为周宣王之子第31-32页
  三、张以仁驳雷、陈之说第32-34页
  四、郑桓公为周幽王司徒第34-36页
 第三节 郑国的始封之地第36-50页
  一、棫林第36-39页
  二、西郑第39-43页
  三、金文中的淢、下淢、林第43-48页
  四、郑国的始封之地第48-50页
第二章 郑国的东迁与郑武公的统治第50-72页
 第一节 郑国东迁的背景第50-54页
  一、周幽王的统治第50-52页
  二、史伯为桓公论兴衰第52-54页
 第二节 郑国灭郐第54-66页
  一、郑国灭郐诸说第54-61页
  二、郑武公灭郐第61-66页
 第三节 郑国灭虢第66-67页
 第四节 郑武公的统治第67-71页
  一、郑武公扩张领土第68-69页
  二、郑武公娶于申第69-71页
 第五节 郑国东迁初期的疆域及对虢郐之地的早期经营第71-72页
第三章 春秋小霸郑庄公第72-111页
 第一节 郑伯克段于鄢第72-86页
  一、制与京第74-76页
  二、段封京之后的发展第76-81页
  三、郑庄公克段第81-86页
 第二节 郑庄公时期的郑国权臣第86-89页
  一、祭仲第87-88页
  二、高渠弥第88-89页
 第三节 郑与周第89-97页
  一、周、郑矛盾公开化第89-91页
  二、周、郑矛盾逐步加深第91-93页
  三、周、郑决裂的繻葛之战第93-95页
  四、周、郑关系分析第95-97页
 第四节 郑与齐、鲁第97-102页
  一、郑与齐第97-100页
  二、郑与鲁第100-102页
 第五节 郑与宋第102-104页
 第六节 晋国与楚国向中原的迈进第104-111页
  一、晋国第104-107页
  二、楚国第107-111页
第四章 郑国的衰落与灭亡第111-155页
 第一节 郑庄公之后的君位之争第111-114页
  一、君位之争第111-113页
  二、郑厉公复位第113-114页
 第二节 齐、楚争霸时期的郑国第114-124页
  一、郑入齐盟第115-117页
  二、周王对齐、楚争郑的干涉及齐桓公霸权的由盛转衰第117-119页
  三、齐、楚争霸的延续第119-121页
  四、郑人入滑及王子带之乱第121-124页
 第三节 晋、楚争霸时期的郑国第124-136页
  一、晋国霸业的全盛时期第125-129页
  二、晋国霸业衰落期的郑国第129-135页
  三、晋、楚的和平期——第二次弭兵大会第135-136页
 第四节 郑七穆第136-146页
  一、七穆的传承第137-138页
  二、七穆专权第138-146页
 第五节 子产兴郑第146-153页
  一、团结七穆第146页
  二、铸刑书第146-150页
  三、外交第150-153页
 第六节 郑国的灭亡第153-155页
第五章 郑国的疆域与都城第155-172页
 第一节 郑国的疆域第155-159页
 第二节 东周郑国的都城第159-172页
  一、郑城的地理位置第159-163页
  二、郑城的外貌与形制第163-172页
第六章 郑国的经济第172-194页
 第一节 农业第172-181页
  一、郑国的地理气候与物产第172-174页
  二、农业生产工具及耕作技术第174-177页
  三、子产改良井田制第177-181页
 第二节 郑国的手工业第181-187页
  一、郑国的铸铜业第182-184页
  二、郑国的制骨业第184-185页
  三、郑国的制陶业第185页
  四、郑国的纺织业第185-186页
  五、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第186-187页
 第三节 郑国的商业第187-194页
  一、郑国的交通及馆驿制度第187-188页
  二、郑国的商业政策与市场管理第188-190页
  三、郑国的大商人第190-194页
第七章 郑国的文化第194-218页
 第一节 《郑风》与郑声、郑音第194-211页
  一、郑国的雅乐——《郑风》第194-208页
  二、郑国的通俗音乐——“郑声”、“郑音”第208-211页
 第二节 郑国的文化名人第211-218页
  一、名家邓析第211-213页
  二、道家列子第213-218页
结语第218-221页
附录第221-228页
参考文献第228-23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38-239页
中文摘要第239-242页
ABSTRACT第242-244页

论文共2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士人研究
下一篇:俄债、垦荒、叛乱——三大事件评乌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