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量子隐形传态的产生背景 | 第8-10页 |
1.2 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发展 | 第10-12页 |
1.2.1 理论发展 | 第10-11页 |
1.2.2 实验发展 | 第11-12页 |
1.3 量子隐形传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量子隐形传态的前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量子隐形传态的基础知识 | 第16-28页 |
2.1 量子纠缠态 | 第16-19页 |
2.2 量子比特 | 第19-20页 |
2.3 幺正变换及其性质 | 第20-22页 |
2.4 张量积 | 第22页 |
2.5 量子逻辑门 | 第22-24页 |
2.6 量子隐形传态的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2.7 总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几种量子隐形传态方案 | 第28-40页 |
3.1 使用六粒子簇态实现五粒子态的量子隐形传态 | 第28-29页 |
3.2 利用六粒子簇态实现四粒子态的量子隐形传态 | 第29-34页 |
3.3 基于四粒子团簇态实现二粒子任意态的量子隐形传态 | 第34-38页 |
3.3.1 二粒子任意态的量子隐形传态 | 第34-38页 |
3.3.2 安全性分析 | 第38页 |
3.4 总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利用五粒子簇态实现四粒子态的量子隐形传态 | 第40-46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利用五粒子簇态实现四粒子态的量子隐形传态 | 第40-44页 |
4.3 安全性分析 | 第44-45页 |
4.4 总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6-48页 |
5.1 总结 | 第46-47页 |
5.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