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燃料电池的简介 | 第10-11页 |
1.2 燃料电池分类 | 第11-12页 |
1.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1-12页 |
1.2.2 碱性燃料电池 | 第12页 |
1.3 燃料电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 第12-13页 |
1.4 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4.1 杂原子掺杂的无金属碳催化剂 | 第13-14页 |
1.4.2 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碳负载物 | 第14-15页 |
1.4.3 Fe-N-C催化剂 | 第15-16页 |
1.5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与测试方法 | 第18-23页 |
2.1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18-20页 |
2.2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 第20页 |
2.2.1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0页 |
2.2.2 X射线衍射 | 第20页 |
2.2.3 低温氮气吸脱附 | 第20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0页 |
2.2.5 拉曼光谱 | 第20页 |
2.2.6 振动样品磁强计 | 第20页 |
2.3 电化学测试 | 第20-23页 |
2.3.1 电化学测试装置 | 第20-21页 |
2.3.2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1页 |
2.3.3 电化学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21页 |
2.3.4 阴极ORR活性的评价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EDTAFeNa衍生的自负载Fe-N-C催化剂 | 第23-36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3页 |
3.3.1 形貌尺寸分析 | 第24-26页 |
3.3.2 XRD分析 | 第26页 |
3.3.3 氮气吸脱附 | 第26-28页 |
3.3.4 磁学性质 | 第28-29页 |
3.3.5 XPS分析 | 第29-30页 |
3.3.6 拉曼光谱表征 | 第30-31页 |
3.3.7 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四章 EDTAFeNa和三聚氰胺共衍生的自负载Fe-N-C催化剂 | 第36-48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7页 |
4.3.1 形貌与尺寸 | 第37-39页 |
4.3.2 XRD分析 | 第39-40页 |
4.3.3 氮气吸脱附 | 第40-41页 |
4.3.4 磁学性质 | 第41-42页 |
4.3.5 XPS分析 | 第42-43页 |
4.3.6 拉曼光谱表征 | 第43-44页 |
4.3.7 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 第44-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硬模板法制备的自负载介孔Fe-N-C催化剂 | 第48-62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催化剂制备 | 第48-5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5.3.1 形貌特征 | 第50-52页 |
5.3.2 XRD分析 | 第52-54页 |
5.3.3 氮气吸脱附 | 第54-55页 |
5.3.4 XPS表征 | 第55-56页 |
5.3.5 拉曼光谱表征 | 第56-57页 |
5.3.6 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 第57-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