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3页 |
·土壤盐渍化与盐碱土 | 第15页 |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5-16页 |
·植物应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机制 | 第16-19页 |
·离子的外排和区隔划 | 第16-17页 |
·对离子吸收和转运的控制 | 第17页 |
·离子的选择性积累和有机溶质的合成 | 第17-18页 |
·抗氧化酶系统的诱导 | 第18页 |
·改变光合作用途径 | 第18页 |
·植物激素的诱导 | 第18-19页 |
·提高植物盐碱耐受性的研究 | 第19页 |
·外源植物激素缓解盐胁迫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促进型植物激素的研究 | 第19-20页 |
·抑制型植物激素的研究 | 第20页 |
·外源植物激素提高植物成花、结实及种子发育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植物激素影响高等植物成花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20页 |
·植物激素应用与高等植物结实率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盐碱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机制 | 第23-33页 |
·前言 | 第23-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植物材料和盐碱条件 | 第24页 |
·胁迫处理 | 第24页 |
·取样和前处理 | 第24页 |
·无机离子的测定 | 第24页 |
·有机溶质的测定 | 第24-2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3页 |
·生长 | 第25-26页 |
·无机离子 | 第26-27页 |
·有机溶质 | 第27-28页 |
·总有机酸及有机酸组分比较 | 第28-33页 |
第三章 外源ABA在缓解盐碱胁迫对小麦伤害中的作用 | 第33-46页 |
·前言 | 第33-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胁迫处理及ABA的应用 | 第34页 |
·光合指标和叶绿素a、b含量 | 第34页 |
·幼苗收获及生长指标统计 | 第34-35页 |
·无机离子的测定 | 第35页 |
·有机溶质的测定 | 第3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生长 | 第35-36页 |
·光合作用 | 第36-37页 |
·无机离子 | 第37-40页 |
·有机溶质 | 第40-41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1-46页 |
·ABA 对盐胁迫的缓解 | 第41-43页 |
·ABA对碱胁迫的缓解 | 第43-46页 |
第四章 盐碱胁迫对羊草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 | 第46-60页 |
·前言 | 第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植物材料和胁迫条件 | 第46-47页 |
·胁迫处理 | 第47页 |
·光合指标的测定 | 第47页 |
·收获及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47页 |
·无机离子的测定 | 第47-48页 |
·有机溶质的测定 | 第4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生物量及克隆能力 | 第48-49页 |
·光合能力 | 第49-50页 |
·无机阳离子 | 第50页 |
·无机阴离子 | 第50-51页 |
·有机溶质 | 第51-53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53-60页 |
·生物量及克隆能力 | 第53-54页 |
·光合能力 | 第54页 |
·盐离子分布及营养元素积累 | 第54-56页 |
·有机溶质合成 | 第56-60页 |
第五章 外源植物激素对羊草芽库、冬性苗及翌年抽穗率的影响 | 第60-68页 |
·前言 | 第60-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材料 | 第61页 |
·实验设计 | 第61页 |
·取样方法 | 第61-62页 |
·激素的测定 | 第62-63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植物激素对芽库的影响 | 第63-64页 |
·植物激素对冬性苗的影响 | 第64-65页 |
·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变化 | 第65-66页 |
·植物激素对翌年抽穗数和抽穗率的影响 | 第66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66-68页 |
·GA 3对羊草花芽分化及抽穗具有显著影响 | 第66-67页 |
·IAA和KT对羊草花芽分化及抽穗无显著影响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外源植物激素对羊草有性生殖数量性状的影响 | 第68-79页 |
·前言 | 第68-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0页 |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材料 | 第69页 |
·实验设计 | 第69页 |
·研究方法 | 第69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9-70页 |
·返青期喷施外源激素对羊草有性生殖数量性状的影响 | 第70-72页 |
·抽穗数和抽穗率 | 第70页 |
·株高和穗长 | 第70页 |
·每穗小穗数和小花数 | 第70-71页 |
·每穗结实数和结实率 | 第71页 |
·每穗穗重和粒重 | 第71-72页 |
·分蘖期喷施外源激素对羊草有性生殖数量性状的影响 | 第72-74页 |
·抽穗数和抽穗率 | 第72页 |
·株高和穗长 | 第72页 |
·每穗小穗数和小花数 | 第72-73页 |
·每穗结实数和结实率 | 第73页 |
·每穗穗重和粒重 | 第73-74页 |
·拔节期喷施外源激素对羊草有性生殖性状的影响 | 第74-77页 |
·抽穗数和抽穗率 | 第74页 |
·株高和穗长 | 第74-75页 |
·每穗小穗数和小花数 | 第75页 |
·每穗结实数和结实率 | 第75-76页 |
·每穗穗重和粒重 | 第76-77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77-79页 |
·不同植物激素,不同施用浓度和施用时间对抽穗数和抽穗率均无影响 | 第77页 |
·外源GA 3对羊草有性生殖数量性状的影响 | 第77-78页 |
·外源IAA对羊草有性生殖数量性状的影响 | 第78页 |
·外源KT对羊草有性生殖数量性状的影响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9-82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80-81页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