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柴油模型燃料的构建及其在新型燃烧模式中的基础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模型燃料构建方法第14-22页
        1.2.1 柴油模型燃料的喷雾研究第16-17页
        1.2.2 柴油模型燃料着火与燃烧机理第17-21页
        1.2.3 柴油模型燃料在压燃式发动机上燃烧排放特性第21-22页
    1.3 采用模型燃料研究新型燃烧模式燃烧特性第22-26页
        1.3.1 HCCI燃烧模式第23页
        1.3.2 PCCI燃烧模式第23-24页
        1.3.3 RCCI燃烧模式第24-26页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第26-29页
        1.4.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6页
        1.4.2 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第26-29页
第二章 试验系统和研究方法第29-39页
    2.1 概述第29页
    2.2 试验系统第29-31页
        2.2.1 试验台架第29-30页
        2.2.2 试验用发动机第30页
        2.2.3 试验仪器第30-31页
    2.3 研究方法第31-33页
        2.3.1 柴油模型燃料构建与验证方法第32-33页
        2.3.2 基于模型燃料的新型燃烧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第33页
    2.4 排放测试设备第33-36页
    2.5 主要参数定义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模型燃料候选组分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39-61页
    3.1 概述第39-43页
        3.1.1 实际柴油的组分分析第39-40页
        3.1.2 候选组分的选取及其主要理化性质第40-41页
        3.1.3 测试燃料及其理化性质第41-43页
    3.2 正构烷烃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43-48页
    3.3 异构烷烃、环烷烃对燃烧及排放影响的对比研究第48-53页
    3.4 芳香烃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53-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四章 基于实际发动机性能与排放构建柴油模型燃料第61-79页
    4.1 概述第61页
    4.2 影响发动机性能的主要燃料参数第61-63页
    4.3 相同喷射时刻与相同着火时刻对比第63-67页
    4.4 燃油理化参数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67-74页
        4.4.1 馏程特性的影响第67-70页
        4.4.2 十六烷指数的影响第70-72页
        4.4.3 组分H/C比的影响第72-74页
    4.5 柴油多组分模型燃料的构建第74-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五章 柴油模型燃料工况及组分验证第79-95页
    5.1 概述第79-80页
    5.2 模型燃料负荷验证第80-83页
    5.3 模型燃料喷油策略验证第83-88页
        5.3.1 不同直喷时刻下,模型燃料与柴油燃烧和排放对比第83-85页
        5.3.2 不同预喷时刻下,模型燃料与柴油燃烧和排放对比第85-88页
    5.4 EGR率对模型燃料燃烧和排放性质的影响第88-90页
    5.5 微量组分对模型燃料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90-92页
    5.6 本章小结第92-95页
第六章 基于模型燃料的PCCI模式影响因素研究第95-121页
    6.1 概述第95-96页
    6.2 喷油策略、燃料十六烷值对PCCI模式的影响第96-111页
        6.2.1 直喷时刻、燃料十六烷值对PCCI模式的影响第99-102页
        6.2.2 预喷比、燃料十六烷值对PCCI模式的影响第102-106页
        6.2.3 预喷时刻、燃料十六烷值对PCCI模式的影响第106-111页
    6.3 喷油策略、燃料挥发性对PCCI模式的影响第111-116页
        6.3.1 预喷比、燃料挥发性对PCCI模式的影响第112-114页
        6.3.2 预喷时刻、燃料挥发性对PCCI模式的影响第114-116页
    6.4 燃料十六烷值、挥发性对PCCI模式影响的归一化分析第116-118页
    6.5 本章小结第118-121页
第七章 基于模型燃料的RCCI模式燃烧影响因素研究第121-145页
    7.1 概述第121页
    7.2 直喷燃料十六烷值对RCCI模式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121-127页
    7.3 气道喷射燃料辛烷值对RCCI模式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127-132页
    7.4 RCCI模式燃烧排放影响的综合分析第132-138页
    7.5 LLRCCI与DI、PCCI燃烧模式的对比第138-142页
    7.6 本章小结第142-145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145-150页
    8.1 全文总结第145-148页
    8.2 工作展望第148-150页
创新点说明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1页
符号与缩写第161-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7-1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第1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69-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径厚比球面铝合金构件旋压变形机理与起皱预测研究
下一篇:肠替代在尿路重建技术上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