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氧气还原反应 | 第17-19页 |
1.2.1 氧气还原反应机理 | 第17-18页 |
1.2.2 氧气还原反应催化剂 | 第18-19页 |
1.3 过渡金属-氮-碳(TM-NC)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3.1 不同金属中心的TM-NC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2 TM-NC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原位热解法制备FeNC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1.4.1 原位热解法制备FeNC催化剂的前驱体 | 第23-25页 |
1.4.2 原位热解法制备FeNC催化剂的结构设计 | 第25-27页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7-30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5.3 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0-40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0-31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 催化剂制备 | 第31-34页 |
2.2.1 g-FeNC-PA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2 g-FeNC-PAX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2.2.3 基于含氮配体FeNC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2.3 催化剂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34-36页 |
2.3.1 电子显微镜 | 第35页 |
2.3.2 X射线衍射 | 第35页 |
2.3.3 氮气等温吸脱附测试 | 第35页 |
2.3.4 拉曼光谱 | 第35-36页 |
2.3.5 热重分析 | 第36页 |
2.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6页 |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6页 |
2.3.8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 第36页 |
2.4 催化剂氧还原性能测试 | 第36-40页 |
2.4.1 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36-37页 |
2.4.2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 第37-39页 |
2.4.3 催化剂的稳定性及选择性测试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含氧配体基FeNC催化剂制备及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 第40-66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g-FeNC-PA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0-58页 |
3.2.1 前驱体物性表征 | 第40-41页 |
3.2.2 前驱体用量对g-FeNC-PA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1-48页 |
3.2.3 热解过程对g-FeNC-PA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8-55页 |
3.2.4 组成结构对g-FeNC-PA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5-58页 |
3.3 g-FeNC-PAX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8-64页 |
3.3.1 催化剂形貌及结构分析 | 第58-62页 |
3.3.2 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性能 | 第62-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含氮配体基FeNC催化剂制备及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 第66-92页 |
4.1 引言 | 第66页 |
4.2 不同含氮配体基FeNC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剂性能研究 | 第66-74页 |
4.2.1 前驱体物性表征 | 第66-67页 |
4.2.2 催化剂形貌及结构分析 | 第67-71页 |
4.2.3 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性能 | 第71-74页 |
4.3 g-FeNC-PT催化剂的热解过程优化 | 第74-78页 |
4.3.1 催化剂形貌及结构分析 | 第74-76页 |
4.3.2 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性能 | 第76-78页 |
4.4 配体对FeNC催化剂的促进机制 | 第78-89页 |
4.4.1 中间过程分析 | 第78-81页 |
4.4.2 前驱体成炭过程分析 | 第81-82页 |
4.4.3 催化剂活性位点分析 | 第82-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4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104-105页 |
附录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