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3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偏心支撑钢框架的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1.3 高强钢结构构件的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1.4 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的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1.5 Y型偏心支撑框架受力性能分析 | 第24-26页 |
1.5.1 Y型偏心支撑耗能连梁转动能力分析 | 第24页 |
1.5.2 Y型偏心支撑框架的内力分布 | 第24-26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2 三层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33-63页 |
2.1 试验目标 | 第33-34页 |
2.2 试件设计概况 | 第34-39页 |
2.2.1 原型结构设计 | 第34-35页 |
2.2.2 试件模型设计 | 第35-36页 |
2.2.3 试件设计细节 | 第36-39页 |
2.3 材料性能试验 | 第39-40页 |
2.4 试验装置和加载方案 | 第40-43页 |
2.4.1 试验装置 | 第40-41页 |
2.4.2 竖向荷载加载方案 | 第41-42页 |
2.4.3 水平荷载加载方案 | 第42-43页 |
2.5 测量方案 | 第43-45页 |
2.5.1 位移测量方案 | 第43-44页 |
2.5.2 应变测量方案 | 第44-45页 |
2.6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 | 第45-47页 |
2.7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7-60页 |
2.7.1 滞回曲线与耗能能力 | 第47-51页 |
2.7.2 骨架曲线与承载能力 | 第51-55页 |
2.7.3 刚度退化 | 第55-56页 |
2.7.4 连梁转角 | 第56-57页 |
2.7.5 应变分析 | 第57-60页 |
2.7.6 破坏模式 | 第6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3 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钢框架影响参数分析 | 第63-121页 |
3.1 精细化模型验证 | 第63-67页 |
3.1.1 精细化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63-65页 |
3.1.2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65-67页 |
3.2 三层结构滞回性能分析 | 第67-85页 |
3.2.1 三层结构模型参数设计 | 第68-71页 |
3.2.2 YL3系列模型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3.2.3 YW3S系列模型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3.2.4 YW3L系列模型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3.2.5 YF3S系列模型结果分析 | 第79-83页 |
3.2.6 YF3L系列模型结果分析 | 第83-85页 |
3.3 十层结构滞回性能分析 | 第85-102页 |
3.3.1 十层算例设计资料 | 第85-86页 |
3.3.2 十层结构模型参数设计 | 第86-89页 |
3.3.3 YL10系列模型计算结果 | 第89-91页 |
3.3.4 YW10S系列模型计算结果 | 第91-94页 |
3.3.5 YW10L系列模型计算结果 | 第94-96页 |
3.3.6 YF10S系列模型计算结果 | 第96-99页 |
3.3.7 YF10L系列模型计算结果 | 第99-102页 |
3.4 十五层结构滞回性能分析 | 第102-118页 |
3.4.1 十五层算例设计资料 | 第102-103页 |
3.4.2 十五层结构模型参数设计 | 第103-105页 |
3.4.3 YL15系列模型计算结果 | 第105-108页 |
3.4.4 YW15S系列模型计算结果 | 第108-110页 |
3.4.5 YW15L系列模型计算结果 | 第110-113页 |
3.4.6 YF15S系列模型计算结果 | 第113-115页 |
3.4.7 YF15L系列模型计算结果 | 第115-118页 |
3.5 不同层数结构耗能连梁影响参数对比分析 | 第118-11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1页 |
4 高层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整体抗震性能简化分析 | 第121-153页 |
4.1 简化分析模型验证 | 第121-125页 |
4.1.1 简化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21-122页 |
4.1.2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122-125页 |
4.2 算例概况 | 第125-126页 |
4.3 十层算例整体滞回性能分析 | 第126-137页 |
4.3.1 十层算例整体及各榀框架滞回性能分析结果 | 第127-132页 |
4.3.2 Y10-T-2-2与Y10-T-2框架滞回性能对比 | 第132页 |
4.3.3 Y10-T-2-2与YL10-B滞回性能对比 | 第132-134页 |
4.3.4 十层算例层间位移和层间剪力分布 | 第134-137页 |
4.4 十五层算例滞回性能分析 | 第137-145页 |
4.4.1 十五层算例整体及各榀框架滞回性能分析结果 | 第137-140页 |
4.4.2 Y15-T-2-2与Y15-T-2框架滞回性能对比 | 第140-141页 |
4.4.3 Y15-T-2-2与YL15-B滞回性能对比 | 第141-143页 |
4.4.4 十五层算例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分布 | 第143-145页 |
4.5 二十层算例滞回性能分析 | 第145-151页 |
4.5.1 二十层算例整体及各榀框架滞回性能分析结果 | 第145-148页 |
4.5.2 Y20-T-2-2与Y20-T-2框架滞回性能对比 | 第148-149页 |
4.5.3 二十层算例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分布 | 第149-1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53-156页 |
5.1 主要内容与结论 | 第153-155页 |
5.2 展望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和参与项目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