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附件 | 第10-18页 |
第一章 赭曲霉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 第18-44页 |
1.1 概述 | 第18-19页 |
1.2 结果与讨论 | 第19-30页 |
1.2.1 吲哚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19-28页 |
1.2.2 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 第28-30页 |
1.3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1.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0-31页 |
1.3.2 菌株来源 | 第31页 |
1.3.3 发酵培养及提取分离 | 第31-32页 |
1.3.4 抗炎活性筛选实验 | 第32-33页 |
1.4 小结 | 第33-34页 |
1.5 理化数据 | 第34-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第二章 焦曲霉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 第44-123页 |
2.1 概述 | 第44-4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45-95页 |
2.2.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46-94页 |
2.2.1.1 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6-71页 |
2.2.1.2 Drimane型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 第71-81页 |
2.2.1.3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81-90页 |
2.2.1.4 杂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90-94页 |
2.2.2 体外酪氨酸磷酸酶lB(PTP1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 | 第94-95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95-98页 |
2.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95页 |
2.3.2 菌株来源 | 第95-96页 |
2.3.3 发酵培养及提取分离 | 第96-97页 |
2.3.4 体外酪氨酸磷酸酶lB(PTP1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 | 第97-98页 |
2.4 小结 | 第98-100页 |
2.5 化合物理化数据 | 第100-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第三章 真菌来源的吲哚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结构和生物活性综述 | 第123-158页 |
3.1 概述 | 第123页 |
3.2 吲哚二酮哌嗪的种类 | 第123-147页 |
3.2.1 含有色氨酸和脯氨酸的二酮哌嗪类 | 第123-138页 |
3.2.2 含有色氨酸和丙氨酸的吲哚二酮哌嗪类 | 第138-143页 |
3.2.3 含有两个色氨酸的吲哚二酮哌嗪类 | 第143-146页 |
3.2.4 含有色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的吲哚二酮哌嗪类 | 第146-147页 |
3.3 总结与展望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8页 |
作者简历 | 第15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