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1.1.1 突发重大水污染事件频发 | 第10-11页 |
1.1.2 政府对备用水源的要求越来越高 | 第11页 |
1.1.3 应急备用水源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应急备用水源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2-13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的背景 | 第14-17页 |
2.1 概况 | 第14-16页 |
2.1.1 行政概况 | 第14页 |
2.1.2 经济概况 | 第14-15页 |
2.1.3 自然地理 | 第15-16页 |
2.2 供水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第三章 近、远期供需平衡分析 | 第17-31页 |
3.1 供水概况 | 第17-18页 |
3.2 现状供水模式 | 第18-19页 |
3.2.1 瀚蓝环境直属水厂供水 | 第18页 |
3.2.2 瀚蓝环境合资水厂供水 | 第18-19页 |
3.2.3 区外水司联合供水 | 第19页 |
3.2.4 企业自备水厂供水 | 第19页 |
3.2.5 村级水厂小范围供水 | 第19页 |
3.3 各水厂供水量统计 | 第19-22页 |
3.4 近、远期需水量预测 | 第22-28页 |
3.4.1 预测的依据 | 第22-23页 |
3.4.2 相关指标的确定 | 第23-24页 |
3.4.3 需水量预测 | 第24-28页 |
3.5 供需平衡分析 | 第28-31页 |
3.5.1 正常供水供需平衡 | 第28-29页 |
3.5.2 应急供水供需平衡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应急备用水源的分析 | 第31-49页 |
4.1 地下水的情况分析 | 第31-38页 |
4.1.1 地下水水量分布 | 第31-32页 |
4.1.2 地下水水质分析 | 第32-38页 |
4.2 水库水的情况分析 | 第38-45页 |
4.2.1 水库概述 | 第38-39页 |
4.2.2 水库管理现状 | 第39页 |
4.2.3 水库供水量分析 | 第39-41页 |
4.2.4 应急备用水库水质分析 | 第41-44页 |
4.2.5 水库存在问题 | 第44-45页 |
4.3 江河水的情况分析 | 第45-47页 |
4.3.1 水资源总量分析 | 第45-47页 |
4.3.2 饮用水源水质现状 | 第47页 |
4.4 应急备用水源分析比选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双水源互为应急备用的分析研究 | 第49-69页 |
5.1 水源保护规划情况 | 第49-50页 |
5.1.1 该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现状 | 第49页 |
5.1.2 该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变更情况 | 第49-50页 |
5.2 水厂及规模的规划情况 | 第50-51页 |
5.2.1 区内水厂及规模的规划情况 | 第50页 |
5.2.2 区外水厂及规模的规划情况 | 第50-51页 |
5.3 双水源互为备用供水方案 | 第51-69页 |
5.3.1 方案一 | 第51-57页 |
5.3.2 方案二(利用西江水厂) | 第57-62页 |
5.3.3 方案比选 | 第62-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2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存在问题 | 第70页 |
6.3 建议 | 第70-72页 |
6.3.1 加强对水库的整治力度 | 第70页 |
6.3.2 做好应急体系的建设 | 第70页 |
6.3.3 加强立法、制定供水系统应急预案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