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源于一株高效溶藻菌的活性物质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藻作用过程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2页
    1. 赤潮的定义及现状第13-14页
    2. 赤潮成因及危害第14-17页
        2.1. 赤潮成因第14-15页
        2.2 赤潮的危害第15-16页
        2.3 有害赤潮藻-中肋骨条藻第16-17页
    3. 赤潮的防治策略第17-18页
    4. 微生物治藻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4.1 抑藻微生物第18-19页
        4.2 抑藻活性物质第19-20页
    5.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及研究技术路线第20-22页
        5.1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0-21页
        5.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41页
    1. 实验材料第22-27页
        1.1 菌种及藻种第22页
        1.2 杀藻活性物质第22-23页
        1.3 培养基第23页
        1.4 试剂及药品第23-25页
        1.5 主要仪器第25-27页
        1.6 实验软件第27页
    2. 实验方法第27-41页
        2.1 中肋骨条藻生长周期测定第27页
        2.2 高效杀藻物质杀藻活性的研究第27-28页
        2.3 高效杀藻物质杀藻谱的确定第28页
        2.4 杀藻化合物对中肋骨条藻细胞结构的影响第28-29页
        2.5 杀藻化合物对中肋骨条藻细胞生理生化的影响第29-37页
        2.6 杀藻活性物质对中肋骨条藻关键基因的影响第37-4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1-74页
    1. 中肋骨条藻生长周期的测定第41页
    2. 高效杀藻活性物质的溶藻特性研究第41-45页
        2.1 溶藻效应第41-43页
        2.2 溶藻范围第43-45页
    3. 光学显微镜观察藻细胞在杀藻活性物质作用下的变化第45-46页
    4. SEM观察藻细胞在杀藻活性物质作用下结构的变化第46-48页
    5. TEM观察藻细胞亚显微结构域的变化第48-50页
    6. 杀藻活性物质胁迫下藻细胞光合系统的响应第50-56页
        6.1 总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第50-52页
        6.2 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第52-53页
        6.3 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变化第53-56页
    7 杀藻活性物质胁迫下藻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含量的变化第56-67页
        7.1 杀藻活性物质处理下藻细胞内总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第56-57页
        7.2 杀藻活性物质处理下藻细胞内总糖含量的变化第57-58页
        7.3 杀藻活性物质处理下藻细胞内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第58-59页
        7.4 杀藻化合物胁迫下藻细胞内ROS和和MDA水平的变化第59-62页
        7.5 杀藻活性物质胁迫下藻细胞内抗氧化物质的变化第62-67页
    8. 杀藻活性物质对中肋骨条藻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67-74页
        8.1 中肋骨条藻总RNA的提取第67-68页
        8.2 目的基因的分析第68-71页
        8.3 实时定量PCR结果第71-74页
第四章 讨论第74-80页
    1. 杀藻活性物质胁迫下中肋骨条藻的光合系统损伤第74-75页
    2. 杀藻活性物质胁迫下中肋骨条藻的抗氧化系统响应第75-78页
    3. 藻细胞在杀藻活性物质胁迫下可能的死亡机理第78-8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1. 结论第80页
    2. 论文创新点第80-81页
    3.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9页
附录第89-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候模式对北极海冰变化及其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模拟评估
下一篇:一株高效溶藻菌的筛选及其溶藻作用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