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事组织论文

传统中成药产品专利再保护的途径及实务研究

缩略词表第7-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8页
    1. 基本名词第11页
        1.1 中成药第11页
        1.2 中成药的分类第11页
    2. 立项依据第11-22页
        2.1 传统中成药的专利保护现状第11-13页
        2.2 传统中成药专利保护现状造成的危害第13-17页
            2.2.1 不利于传统中成药行业发展第13页
            2.2.2 传统中成药发展面临挑战第13-15页
            2.2.3 传统中成药市场面临流失的危险第15-17页
        2.3 造成传统中成药专利保护不利的原因第17-21页
            2.3.1 专利法“三性”审查标准第17-18页
            2.3.2 行政保护阻碍传统中成药专利保护进程第18-21页
            2.3.3 传统中成药企业对专利保护重视不足第21页
            2.3.4 缺乏撰写技巧和申请经验第21页
            2.3.5 传统中成药个人申请专利产业化机会较低第21页
        2.4 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二次开发对传统中成药专利再保护第21-22页
    3. 课题的提出第22-26页
        3.1 传统中成药专利再保护实践途径第22-23页
        3.2 传统中成药专利再保护的必要性第23页
        3.3 传统中成药专利再保护的意义第23-25页
            3.3.1 有助于传统中成药行业良性发展第23页
            3.3.2 有助于占领国内外传统中成药专利领域第23-24页
            3.3.3 有助于占领传统中成药市场第24页
            3.3.4 有助于专利保护期的延长第24页
            3.3.5 有助于专利网的构建第24-25页
            3.3.6 有助于专利交叉许可第25页
        3.4 传统中成药专利再保护存在的难点第25-26页
            3.4.1 通过剂型改良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保护的难点第25页
            3.4.2 新适应症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的难点第25-26页
            3.4.3 新炮制方法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的难点第26页
    4. 课题研究方案第26-28页
        4.1 研究目的第26页
        4.2 研究内容第26页
        4.3 研究思路第26-27页
        4.4 研究方法第27页
        4.5 研究创新点第27-28页
第二章 传统中成药产品专利再保护的途径之一——剂型改良第28-42页
    1. 无效宣告大数据检索策略与结果第28-29页
        1.1 检索策略第28页
        1.2 检索结果第28页
        1.3 检索结果分析第28-29页
    2. 中成药传统剂型的局限性第29页
        2.1 无法满足急诊医学的需求第29页
        2.2 使用不便第29页
        2.3 无法降低不良反应第29页
        2.4 生物利用度低第29页
    3. 传统中成药新剂型的发展第29-32页
    4. 传统中成药剂型改良的可专利化第32页
    5. 剂型改良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的实践途径第32-37页
        5.1 通过辅料选择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第33-35页
        5.2 通过辅料配比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第35-36页
        5.3 通过工艺选择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第36-37页
    6. 复方丹参方剂型改良专利申请实践分析第37-40页
        6.1 复方丹参方简介第37页
        6.2 申请专利概况第37-40页
        6.3 得到的启示第40页
    7. 剂型改良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建议第40-41页
        7.1 原料药是剂型改良的前提第40页
        7.2 避免有益效果仅仅是由于剂型本身所具备的第40页
        7.3 为有益效果提供充分的实验支持第40-41页
    8. 本章总结第41-42页
第三章 传统中成药产品专利再保护的途径之二——新适应症第42-51页
    1. 传统中成药功能主治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1.1 传统中成药功能主治与现代疾病治疗脱节第42页
        1.2 传统中成药功能主治的局限性第42页
        1.3 传统中成药功能主治作为制药用途无法得到专利保护第42-43页
    2. 研发传统中成药新适应症已成趋势第43页
    3. 传统中成药新适应症可专利性第43-44页
    4. 通过新适应症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的途径第44-45页
        4.1 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第44-45页
        4.2 中西医对照第45页
    5. 高通量筛选技术在传统中成药新适应症专利中的应用第45-47页
    6. 复方丹参方新适应症专利申请实践分析第47-48页
        6.1 申请专利概况第47-48页
        6.2 复方丹参方新适应症专利申请情况分析第48页
        6.3 得到的启示第48页
    7. 新适应症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中的几点建议第48-50页
        7.1 提供有效实验数据第48-49页
        7.2 申请文件撰写建议第49-50页
            7.2.1 发明名称的撰写要求第49页
            7.2.2 撰写技巧第49-50页
            7.2.3 满足“单一性”要求第50页
    8. 本章总结第50-51页
第四章 传统中成药产品专利再保护途径之三——新炮制方法第51-59页
    1. 传统炮制方法的局限性第51-52页
        1.1 传统炮制方法的传承瓶颈第51页
        1.2 传统炮制方法的行政保护瓶颈第51页
        1.3 传统炮制方法的缺陷第51-52页
        1.4 传统炮制方法申请专利保护的限制第52页
    2. 炮制方法是保证传统中成药药效的必要条件第52-53页
    3. 传统中成药新炮制方法的可专利性第53页
    4. 传统中成药炮制方法专利保护现状第53-54页
        4.1 传统中成药炮制方法研究薄弱第53-54页
        4.2 保护客体单一第54页
    5. 新炮制方法对传统中成药专利再保护的实践途径第54-55页
        5.1 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开发新炮制工艺第54-55页
        5.2 将现代先进技术用于新炮制方法的质量控制第55页
    6. 运用新炮制方法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的实例分析第55-57页
        6.1 微波技术作为新炮制方法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第55-56页
        6.2 生物冶金技术作为新炮制方法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专利再保护第56-57页
    7. 新炮制方法对传统中成药专利再保护中的几点建议第57-58页
        7.1 关于创造性的讨论第57-58页
        7.2 加强新炮制方法对中成药的研究和保护第58页
        7.3 有益效果的验证第58页
        7.4 做好专利布局第58页
    8.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1. 结论第59-60页
    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贞芪扶正制剂的指纹图谱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山藿香和艾纳香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