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 1.1.1 必要性与意义 | 第8页 |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第2章 风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第14-24页 | 
| 2.1 危险物质与风险类型 | 第14-15页 | 
| 2.1.1 危险物质的类型 | 第14页 | 
| 2.1.2 风险的主要类型 | 第14-15页 | 
| 2.2 风险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第15-19页 | 
| 2.2.1 技术方法 | 第15-16页 | 
| 2.2.2 标准导则 | 第16-19页 | 
| 2.3 规划风险评价的难点问题 | 第19-20页 | 
| 2.3.1 规划风险源存在不确定性 | 第19页 | 
| 2.3.2 多要素叠加下的风险影响复杂化 | 第19页 | 
| 2.3.3 评价结果与规划管理难以对接 | 第19-20页 | 
| 2.4 区域规划风险评价的思路创新 | 第20-24页 | 
| 2.4.1 融合性产业的固有风险程度评价 | 第20-21页 | 
| 2.4.2 基于风险潜势的多要素规划风险评价 | 第21-22页 | 
| 2.4.3 基于规划布局的环境风险区划 | 第22-24页 | 
| 第3章 风险源与敏感目标分级方法 | 第24-42页 | 
| 3.1 风险源的分级思路与方法 | 第24-25页 | 
| 3.1.1 总体思路 | 第24页 | 
| 3.1.2 风险程度打分方法 | 第24-25页 | 
| 3.2 行业环境风险分级 | 第25-40页 | 
| 3.2.1 行业门类环境风险分级 | 第25-27页 | 
| 3.2.2 高风险性行业门类 | 第27-33页 | 
| 3.2.3 中风险性行业门类 | 第33-35页 | 
| 3.2.4 低风险性行业门类 | 第35-38页 | 
| 3.2.5 行业大类风险等级 | 第38-40页 | 
| 3.3 环境敏感要素分级 | 第40-42页 | 
| 第4章 多源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 第42-56页 | 
| 4.1 风险源影响范围与程度 | 第42-50页 | 
| 4.1.1 风险影响与伤害计算准则 | 第42-44页 | 
| 4.1.2 蒸气云爆炸的冲击波超压 | 第44-46页 | 
| 4.1.3 BLEVE火球热辐射 | 第46-48页 | 
| 4.1.4 毒物泄漏与扩散 | 第48-50页 | 
| 4.2 规划产业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判定 | 第50-51页 | 
| 4.3 风险影响程度与产业风险区划 | 第51-53页 | 
| 4.3.1 风险影响程度判定 | 第51页 | 
| 4.3.2 规划产业风险类别与风险分布图 | 第51-53页 | 
| 4.4 评价指标体系 | 第53-56页 | 
| 4.4.1 体系构建 | 第53-54页 | 
| 4.4.2 指标遴选 | 第54-56页 | 
| 第5章 应用实践与优化建议 | 第56-88页 | 
| 5.1 区域概况与规划概述 | 第56-57页 | 
| 5.1.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56页 | 
| 5.1.2 规划产业体系 | 第56-57页 | 
| 5.2 产业风险分析 | 第57-70页 | 
| 5.2.1 产业发展重点与准入条件 | 第57-58页 | 
| 5.2.2 产业风险与空间分布 | 第58-62页 | 
| 5.2.3 规划产业典型危险品冲击波、热辐射影响范围 | 第62-64页 | 
| 5.2.4 规划产业典型污染物扩散影响范围 | 第64-70页 | 
| 5.3 敏感要素分析 | 第70-72页 | 
| 5.3.1 大气环境敏感要素 | 第70-71页 | 
| 5.3.2 水环境敏感要素 | 第71-72页 | 
| 5.3.3 要素叠加 | 第72页 | 
| 5.4 风险影响范围与程度 | 第72-82页 | 
| 5.4.1 高端制造组团环境风险 | 第73-76页 | 
| 5.4.2 先进制造组团环境风险 | 第76-80页 | 
| 5.4.3 流通展示组团 | 第80-82页 | 
| 5.5 风险综合分析和区划 | 第82-85页 | 
| 5.5.1 风险综合分析 | 第82-84页 | 
| 5.5.2 风险等级与区划 | 第84-85页 | 
| 5.6 评价指标与分解 | 第85-8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 6.1 结论 | 第88-89页 | 
| 6.2 展望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