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9-18页 |
| 一、清代巴县基层社会的多重面相 | 第18-32页 |
| (一) 巴县地貌及社会治理问题 | 第19-23页 |
| (二) 无产率与小农经济 | 第23-28页 |
| (三) 财政制约视角下的官僚制度 | 第28-32页 |
| 二、准正式治理下“协商”的狭小空间 | 第32-45页 |
| (一) 政治认知中意识形态的稳定 | 第33-38页 |
| (二) 社会治理中“规训”式的思路 | 第38-41页 |
| (三) 实质审理中社会控制的强化 | 第41-45页 |
| 三、政治参与中“社会”的失位 | 第45-62页 |
| (一) 社会控制下权力的全面下沉 | 第45-50页 |
| (二) 政治行为中职能的消极履行 | 第50-55页 |
| (三) 社会分化中参与的“内卷化” | 第55-62页 |
| 四、“权力网络”下巴县政治参与的模式 | 第62-74页 |
| (一) 间接控制的方式 | 第63-66页 |
| (二) 意识形态的掩盖 | 第66-69页 |
| (三) 自主的政治参与 | 第69-74页 |
| 结语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