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河磷矿不良地质区域巷道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复杂地质条件下围岩变形机制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断层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软弱夹层顶板巷道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4 巷道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5 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矿区概况及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26页 |
2.1 挑水河磷矿概况 | 第16-19页 |
2.1.1 矿区工程地质 | 第16-18页 |
2.1.2 矿区水文地质 | 第18页 |
2.1.3 矿区磷矿层开采概况 | 第18-19页 |
2.2 研究区工程地质调查与分析 | 第19-25页 |
2.2.1 概况 | 第19页 |
2.2.2 不良地质区域失稳巷道调查与分析 | 第19-21页 |
2.2.3 研究区主要巷道断面 | 第21-22页 |
2.2.4 研究区岩体物理力学性质 | 第22-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巷道围岩失稳及破坏机理分析 | 第26-34页 |
3.1 巷道变形特征及破坏形式 | 第26-27页 |
3.1.1 巷道变形特征 | 第26页 |
3.1.2 巷道破坏类型 | 第26-27页 |
3.2 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3.3 巷道失稳力学机理分析 | 第28-32页 |
3.3.1 巷道失稳力学机理 | 第28-29页 |
3.3.2 巷道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变化 | 第29-31页 |
3.3.3 巷道岩体工程破坏判据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断层破碎带区域巷道稳定性分析 | 第34-61页 |
4.1 概述 | 第34页 |
4.2 穿越断层带巷道稳定性分析 | 第34-53页 |
4.2.1 概述 | 第34-35页 |
4.2.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4.2.3 断层破碎带宽度对巷道的影响 | 第37-45页 |
4.2.4 断层破碎带倾角对巷道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5 围岩破坏范围的理论计算 | 第47-49页 |
4.2.6 锚喷支护作用下巷道稳定性分析 | 第49-53页 |
4.3 靠近断层带回采巷道模拟分析 | 第53-59页 |
4.3.1 概述 | 第53页 |
4.3.2 靠近断层带采掘巷道分布及物理模型 | 第53-54页 |
4.3.3 回采巷道开采掘进分析 | 第54-58页 |
4.3.4 回采巷道稳定性分析 | 第58-59页 |
4.4 断层破碎带巷道控制研究 | 第59-60页 |
4.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含软弱层面顶板巷道稳定性分析 | 第61-68页 |
5.1 概述 | 第61页 |
5.2 层间软弱夹层物理性质及物理模型 | 第61-62页 |
5.3 模拟方案 | 第62-63页 |
5.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5.5 顶板含软弱层面巷道稳定性分析 | 第65-67页 |
5.6 顶板含软弱夹层巷道控制研究 | 第67页 |
5.7 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