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信息、生物控制论文

心血管系统多尺度模型研究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1 绪论第10-19页
   ·心血管系统模型研究进展第10-13页
   ·心血管系统多尺度模型第13-16页
     ·空间多尺度模型研究进展第13-14页
     ·心血管系统模型方法第14-16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第16-19页
2 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第19-25页
   ·心血管系统基本结构和特性第19-22页
     ·心血管系统基本结构第19-20页
     ·心血管系统基本效能第20页
     ·心血管系统中的调节机制第20-21页
     ·血管内血压波的传播特性与血管功能第21-22页
   ·WILLIS环基本结构和常见疾病第22-25页
3 心血管系统多尺度模型的建模技术第25-32页
   ·功率键合图技术基本理论第25-28页
     ·功率键合图基础知识第25-27页
     ·循环系统的功率键合图建模步骤第27-28页
   ·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第28-30页
   ·多尺度模型关键技术第30-32页
4 心血管系统多尺度模型的建立第32-50页
   ·整体0D模型第32-36页
     ·循环系统模型第32-34页
     ·心血管调节模型第34-35页
     ·心血管系统整体键合图模型第35-36页
   ·局部血管网络1D模型第36-47页
     ·血管网络1D模型关键要素第37-43页
     ·简单血管网络1D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WILLIS环1D模型第45-47页
   ·多尺度模型的实现第47-50页
     ·0D-1D耦合方法第48页
     ·整体0D模型与WILLIS环1D模型的耦合第48-50页
5 1D模型仿真第50-63页
   ·血管内血压波传播的仿真第50-57页
     ·带边界条件的单段血管第50-53页
     ·简单分支网络第53-57页
   ·WILLIS环仿真第57-63页
6 多尺度模型仿真第63-79页
   ·正常生理状况仿真第63-66页
   ·高血压仿真第66-69页
   ·WILLIS环常见疾病血流动力学仿真第69-79页
     ·颈内动脉狭窄第69-73页
     ·大脑中动脉狭窄第73-75页
     ·后交通动脉缺如第75-79页
7 讨论第79-92页
   ·1D模型方法的有效性讨论第79-83页
     ·血管内血压波传播和反射特性第79-82页
     ·WILLIS环仿真讨论第82-83页
   ·多尺度模型的有效性讨论第83-85页
     ·正常生理状况仿真讨论第83-84页
     ·高血压仿真讨论第84-85页
   ·WILLIS常见疾病仿真结果讨论第85-89页
     ·颈内动脉狭窄仿真讨论第85-87页
     ·大脑中动脉狭窄仿真讨论第87-88页
     ·后交通动脉缺如仿真讨论第88-89页
   ·模型在生理病理研究中的作用第89-92页
     ·前后交通动脉的功能第89-90页
     ·仿真研究血压波的传播特性第90-92页
8 总结与展望第92-96页
   ·总结第92-94页
     ·主要研究工作第92-93页
     ·优点和局限性第93-94页
   ·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学形态学和SOM网络的心拍检测分类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局部场电位的脑机接口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