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三维编织预成型体技术 | 第16-17页 |
1.3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研究 | 第17-20页 |
1.4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热力性能研究 | 第20-22页 |
1.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T型梁力学性能研究 | 第22-23页 |
1.6 课题背景 | 第23-24页 |
1.7 研究内容和方案 | 第24-25页 |
1.8 研究创新性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制备 | 第27-33页 |
2.1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预成型体 | 第27-28页 |
2.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成型 | 第28-30页 |
2.3 试样制备 | 第30页 |
2.4 环氧树脂及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高温场准静态横向加载测试 | 第33-43页 |
3.1 试验仪器 | 第33-34页 |
3.2 高温准静态横向加载测试 | 第34-35页 |
3.3 高温准静态横向加载响应 | 第35-41页 |
3.3.1 载荷-位移曲线 | 第35-37页 |
3.3.2 温度和筋高高度对T型梁准静态横向加载响应影响 | 第37-40页 |
3.3.3 试样损伤形态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高温场横向冲击测试 | 第43-65页 |
4.1 测试仪器 | 第43-45页 |
4.2 高温横向冲击测试 | 第45-46页 |
4.3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高温场横向冲击响应 | 第46-59页 |
4.3.1 温度对T型梁横向冲击响应影响 | 第47-49页 |
4.3.2 冲击加载速度对T型梁横向冲击响应影响 | 第49-51页 |
4.3.3 温度和冲击加载速度耦合影响 | 第51-54页 |
4.3.4 筋高高度对T型梁横向冲击响应影响 | 第54-56页 |
4.3.5 不同筋高高度和冲击加载速度耦合影响 | 第56-59页 |
4.4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冲击破坏形态 | 第59-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热力耦合模型及冲击压缩验证分析 | 第65-90页 |
5.1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热力耦合模型 | 第65-73页 |
5.1.1 多尺度结构模型 | 第65-66页 |
5.1.2 热力耦合本构材料模型 | 第66-71页 |
5.1.2.1 弹性柔度矩阵 | 第66-68页 |
5.1.2.2 塑性柔度矩阵 | 第68-71页 |
5.1.3 模型均质化 | 第71-72页 |
5.1.4 绝热温升 | 第72-73页 |
5.2 冲击压缩有限元验证分析 | 第73-89页 |
5.2.1 冲击压缩有限元模型 | 第74-75页 |
5.2.2 失效准则 | 第75-76页 |
5.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6-89页 |
5.2.3.1 网格单元数量敏感性 | 第76-78页 |
5.2.3.2 有限元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78-80页 |
5.2.3.3 热力耦合失效分析 | 第80-88页 |
5.2.3.4 绝热温升 | 第88-8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高温场横向冲击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 | 第90-105页 |
6.1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几何模型 | 第90-91页 |
6.2 横向冲击有限元模型 | 第91-92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92-103页 |
6.3.1 有限元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92-95页 |
6.3.2 损伤失效过程分析 | 第95-101页 |
6.3.3 损伤形态 | 第101-10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5-10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