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概述 | 第17-28页 |
第一节 家庭暴力的界定 | 第17-20页 |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 | 第17页 |
二、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 | 第17-19页 |
三、家庭成员的范围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法律依据 | 第20-23页 |
一、国家层面立法 | 第20-22页 |
二、地方层面立法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法定职责 | 第23-25页 |
一、及时出警 | 第23-24页 |
二、紧急安置 | 第24页 |
三、出具告诫书 | 第24-25页 |
第四节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原则 | 第25-28页 |
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 第25页 |
二、教育、矫正、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 第25-26页 |
三、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原则 | 第26页 |
四、保护当事人隐私的原则 | 第26-27页 |
五、保护特殊群体的原则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国内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现状分析 | 第28-37页 |
第一节 目前国内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现状 | 第28-31页 |
一、部分省市建立专门反家暴机构 | 第28页 |
二、接处警程序逐步规范化 | 第28-29页 |
三、取证方法实现手段多样化 | 第29页 |
四、干预家暴措施各具地方特色 | 第29-30页 |
五、逐步建立三级家暴处置机制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现阶段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困境 | 第31-37页 |
一、《反家庭暴力法》缺乏有效的实施细则 | 第31-33页 |
二、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缺乏明确的定位 | 第33-34页 |
三、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缺乏充足的社会支持 | 第34-35页 |
四、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执法理念滞后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域外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经验和启示 | 第37-44页 |
第一节 美国警察以“社区为本”的干预模式 | 第37-39页 |
一、美国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模式 | 第37-38页 |
二、美国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模式的启示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丹麦警察积极干预家庭暴力的模式 | 第39-41页 |
一、丹麦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模式 | 第39-40页 |
二、丹麦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模式的启示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台湾地区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法定介入模式 | 第41-44页 |
一、台湾地区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模式 | 第42-43页 |
二、台湾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模式的启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我国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机制的完善 | 第44-50页 |
第一节 转变干预家庭暴力的传统处置观念 | 第44-45页 |
一、转变对家庭暴力的传统观念 | 第44页 |
二、转变对家庭暴力的处置观念 | 第44-45页 |
第二节 规范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处置程序 | 第45-47页 |
一、处警准备 | 第45页 |
一、现场处置 | 第45-46页 |
三、事后处置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建立反家庭暴力多机构联动合作机制 | 第47-48页 |
一、建立多机构联动机制 | 第47-48页 |
二、建立多机构联动家庭暴力防治网络 | 第48页 |
第四节 创新警察反家庭暴力工作机制 | 第48-50页 |
一、成立警察反家庭暴力维权中心 | 第48-49页 |
二、完善警察反家暴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