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王昌龄诗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论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11-17页
    一、接受美学与传播学核心理论及其与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结合的具体实践第11-12页
        (一) 接受美学与文学研究第11页
        (二) 传播学与文学研究第11-12页
    二、王昌龄诗歌的特点及其在诗史上的重要地位第12-13页
    三、王昌龄诗歌的传播接受研究现状第13-16页
        (一) 自觉运用传播接受学理论的王昌龄研究第13-14页
        (二) 对王昌龄地位、贡献、影响的总体概述第14页
        (三) 王昌龄诗歌研究中的零散论述第14-16页
    四、本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 研究目标第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王昌龄诗歌的传播状况第17-31页
    第一节 传播方式的变化第17-25页
        一、盛唐时期的口头传播及其具体形式第17-20页
        二、历代的书面传播及其别集版本对比第20-24页
        三、现存的题壁诗及其传播特点第24-25页
    第二节 传播地域的扩张第25-29页
    第三节 传播时段的起伏第29-31页
第二章 王昌龄诗歌在历代的接受状况分析第31-60页
    第一节 王昌龄诗歌在唐代的接受状况第31-38页
        一、盛唐时期对王昌龄诗歌的推崇第31-36页
        二、中晚唐时期王昌龄诗歌的沉匿第36-38页
    第二节 王昌龄诗歌在宋代的接受状况第38-48页
        一、从选本看宋人对王昌龄诗歌的接受第38-46页
        二、从诗评看宋人对王昌龄诗歌的接受第46-47页
        三、两宋文坛风气对王昌龄诗歌接受的影响第47-48页
    第三节 王昌龄诗歌在金元时期的接受状况第48-50页
    第四节 王昌龄诗歌在明清的接受状况第50-60页
        一、明清时期的评点高潮与接受概述第50-53页
        二、明清时期对王昌龄七绝的接受及李王高下之争第53-58页
        三、《唐诗选》、《唐诗归》与王昌龄五古第58-60页
第三章 王昌龄诗歌名篇的定量、定性分析第60-70页
    第一节 依据历代选本对王昌龄诗歌名篇的数据统计第60-63页
    第二节 名篇产生的内外部因素分析第63-65页
    第三节 名篇的不同解读与化用第65-70页
        一、名篇的不同解读第65-67页
        二、名篇的化用方式第67-70页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一第75-87页
附录二第87-89页
后记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謇的儒商思想研究
下一篇:朱庸斋词学理论批评及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