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汤显祖交游述考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21-24页
第2章 早期:求学求仕阶段的交游(1550—1582)第24-67页
    2.1 师生第24-31页
        2.1.1 徐良傅第24-25页
        2.1.2 罗汝芳第25-27页
        2.1.3 何镗第27页
        2.1.4 戴洵第27-29页
        2.1.5 沈楠第29页
        2.1.6 张岳第29-31页
        2.1.7 马千乘第31页
    2.2 官员第31-45页
        2.2.1 刘玠第31-32页
        2.2.2 夏崑第32页
        2.2.3 游日章第32页
        2.2.4 毕效钦第32-33页
        2.2.5 张振之第33页
        2.2.6 谢献可第33页
        2.2.7 谢廷宷第33-34页
        2.2.8 周子义第34页
        2.2.9 钱谦益第34-35页
        2.2.10 张汝济第35-36页
        2.2.11 余有丁第36-37页
        2.2.12 刘垓第37页
        2.2.13 伍定相第37-38页
        2.2.14 胡凤来第38页
        2.2.15 刘思问第38-39页
        2.2.16 耿定向第39-40页
        2.2.17 龙君扬第40页
        2.2.18 陈贞父第40-41页
        2.2.19 赵锦第41-42页
        2.2.20 饶廷锡第42页
        2.2.21 周弘禴第42-43页
        2.2.22 蹇达第43页
        2.2.23 刘绍恤第43-44页
        2.2.24 徐师夔第44页
        2.2.25 汪云秀第44页
        2.2.26 徐学谟第44页
        2.2.27 张居正第44-45页
    2.3 友人第45-67页
        2.3.1 谭纶第45-46页
        2.3.2 沈懋学第46-47页
        2.3.3 张居谦第47页
        2.3.4 谢廷谅第47-50页
        2.3.5 周宗镐第50-51页
        2.3.6 饶仑第51-52页
        2.3.7 袁应祺第52-53页
        2.3.8 祁衍曾第53-54页
        2.3.9 丁元礼第54-55页
        2.3.10 林鸣盛第55-56页
        2.3.11 李荫第56页
        2.3.12 高攀龙第56-57页
        2.3.13 周弘祁第57-58页
        2.3.14 汪应蛟第58-59页
        2.3.15 万国钦第59-60页
        2.3.16 杨以善第60-61页
        2.3.17 高应芳第61-62页
        2.3.18 徐即登第62页
        2.3.19 周子成第62-63页
        2.3.20 吴拾之第63-64页
        2.3.21 朱天球第64页
        2.3.22 谢廷讚第64-66页
        2.3.23 傅良谏第66-67页
第3章 中期:出仕阶段的交游(1583—1597)第67-161页
    3.1 师生第67-70页
        3.1.1 许应培第67-68页
        3.1.2 李至清第68-69页
        3.1.3 朱九纶第69页
        3.1.4 郑孔授第69页
        3.1.5 时可谏第69页
        3.1.6 沈自邠第69-70页
    3.2 官员第70-107页
        3.2.1 梅国楼第70页
        3.2.2 计谦亨第70页
        3.2.3 胡仲合第70-71页
        3.2.4 丁应泰第71页
        3.2.5 潘士藻第71页
        3.2.6 俞士章第71页
        3.2.7 陈汝壁第71-72页
        3.2.8 钱汝梁第72页
        3.2.9 刘守有第72页
        3.2.10 周之基第72页
        3.2.11 朱长春第72-73页
        3.2.12 张天德第73页
        3.2.13 何继高第73-74页
        3.2.14 徐学聚第74页
        3.2.15 周孔教第74页
        3.2.16 谭希思第74-75页
        3.2.17 刘台第75页
        3.2.18 赵志皋第75页
        3.2.19 欧大任第75-76页
        3.2.20 臧懋循第76页
        3.2.21 唐伯元第76页
        3.2.22 周弘祖第76页
        3.2.23 徐万仞第76-77页
        3.2.24 舒化第77-78页
        3.2.25 毕锵第78页
        3.2.26 吴仕铨第78页
        3.2.27 李言恭第78页
        3.2.28 习孔教第78-79页
        3.2.29 沈鈇第79页
        3.2.30 王弘诲第79页
        3.2.31 谢杰第79-80页
        3.2.32 黄仁荣第80页
        3.2.33 徐民式第80页
        3.2.34 艾穆第80-81页
        3.2.35 万世德第81-82页
        3.2.36 方沆第82页
        3.2.37 郭惟贤第82页
        3.2.38 林鹏飞第82页
        3.2.39 范世美第82-83页
        3.2.40 徐桂第83-84页
        3.2.41 胡之骥第84页
        3.2.42 胡汝焕第84-85页
        3.2.43 刘黄裳第85页
        3.2.44 王元瑞第85页
        3.2.45 王学曾第85-86页
        3.2.46 熊敏第86页
        3.2.47 吴安国第86-87页
        3.2.48 文似韩第87页
        3.2.49 彭应参第87页
        3.2.50 王道显第87-88页
        3.2.51 章嘉祯第88页
        3.2.52 李元冲第88页
        3.2.53 霍鹏第88页
        3.2.54 朱廷益第88-89页
        3.2.55 王藩臣第89页
        3.2.56 卢龙云第89页
        3.2.57 史记勋第89页
        3.2.58 王民顺第89-90页
        3.2.59 陈汝学第90页
        3.2.60 陆起龙第90页
        3.2.61 连标第90-91页
        3.2.62 何淳之第91页
        3.2.63 路楩第91页
        3.2.64 蔡守愚第91页
        3.2.65 刘斯濯第91页
        3.2.66 陈锦第91-92页
        3.2.67 费长年第92页
        3.2.68 任应徵第92页
        3.2.69 李世达第92-93页
        3.2.70 王宗沐第93页
        3.2.71 佘敬中第93页
        3.2.72 詹景凤第93页
        3.2.73 杨巍第93-94页
        3.2.74 黄克缵第94页
        3.2.75 郭廷良第94页
        3.2.76 张应望第94-95页
        3.2.77 王樵第95页
        3.2.78 李用中第95页
        3.2.79 陈于陛第95-96页
        3.2.80 唐守钦第96页
        3.2.81 袁宗道第96页
        3.2.82 朱孟震第96-97页
        3.2.83 郭裴第97页
        3.2.84 周继第97页
        3.2.85 朱维藩第97页
        3.2.86 张一桂第97-98页
        3.2.87 陈文彬第98页
        3.2.88 任可容第98页
        3.2.89 朱仁臣第98-99页
        3.2.90 刘芳誉第99页
        3.2.91 李应策第99页
        3.2.92 范应宾第99-100页
        3.2.93 余曰德第100页
        3.2.94 于可成第100页
        3.2.95 郝敬第100-101页
        3.2.96 陈其志第101页
        3.2.97 潘仲春第101页
        3.2.98 刘文卿第101页
        3.2.99 姜应麟第101页
        3.2.100 薛近洙第101-102页
        3.2.101 李茂春第102页
        3.2.102 叶继美第102页
        3.2.103 张纳陛第102页
        3.2.104 申用懋第102-103页
        3.2.105 管志道第103页
        3.2.106 王士骐第103-104页
        3.2.107 刘凤第104-105页
        3.2.108 吴中行第105页
        3.2.109 刘应骐第105-106页
        3.2.110 张东山第106页
        3.2.111 曾同亨第106页
        3.2.112 张懋修第106页
        3.2.113 史孟鳞第106-107页
        3.2.114 李廷机第107页
        3.2.115 朱国祚第107页
        3.2.116 胡笃卿第107页
    3.3 友人第107-161页
        3.3.1 梅国桢第107-108页
        3.3.2 钱梦得第108-109页
        3.3.3 沈蒸第109页
        3.3.4 林道楠第109-110页
        3.3.5 李开藻第110页
        3.3.6 周学易第110页
        3.3.7 刘浙第110-112页
        3.3.8 马犹龙第112-114页
        3.3.9 沈之吟第114页
        3.3.10 方应选第114页
        3.3.11 鲁点第114-115页
        3.3.12 时偕行第115页
        3.3.13 牛应元第115-116页
        3.3.14 赵用贤第116-117页
        3.3.15 沈思孝第117-118页
        3.3.16 屠隆第118-120页
        3.3.17 郭正域第120-122页
        3.3.18 殷都第122页
        3.3.19 张甲徵第122页
        3.3.20 田宗第122-123页
        3.3.21 李化龙第123-124页
        3.3.22 王士性第124-125页
        3.3.23 魏允贞第125-126页
        3.3.24 赵南星第126-127页
        3.3.25 彭光祖第127页
        3.3.26 王悦之第127-128页
        3.3.27 邓伯羔第128-129页
        3.3.28 黄道日第129页
        3.3.29 李三才第129-131页
        3.3.30 潘之恒第131页
        3.3.31 吴狱秀第131页
        3.3.32 陈懿典第131-133页
        3.3.33 董裕第133-134页
        3.3.34 王一鸣第134-135页
        3.3.35 杜华先第135-136页
        3.3.36 张献翼第136页
        3.3.37 张凤翼第136页
        3.3.38 齐承綵第136-137页
        3.3.39 刘应秋第137-138页
        3.3.40 邹元标第138-139页
        3.3.41 石昆玉第139-140页
        3.3.42 王汝训第140-141页
        3.3.43 李维桢第141-142页
        3.3.44 曾如春第142-144页
        3.3.45 张嗣修第144页
        3.3.46 佘翘第144页
        3.3.47 姜鸿绪第144-145页
        3.3.48 徐渭第145页
        3.3.49 谢兆申第145-146页
        3.3.50 利玛窦第146页
        3.3.51 赵邦清第146-149页
        3.3.52 袁宏道第149-150页
        3.3.53 曹学佺第150-151页
        3.3.54 黄汝亨第151-153页
        3.3.55 王伯皋第153-154页
        3.3.56 邹观光第154页
        3.3.57 孙如法第154页
        3.3.58 何晓第154-155页
        3.3.59 顾宪成第155-156页
        3.3.60 陈九德第156页
        3.3.61 汪言臣第156-157页
        3.3.62 费元禄第157-158页
        3.3.63 张世伟第158页
        3.3.64 萧成芝第158页
        3.3.65 邹光弼第158-159页
        3.3.66 李复阳第159-160页
        3.3.67 虞淳熙第160-161页
第4章 晚期:辞官后的交游(1598—1616)第161-240页
    4.1 师生第161-176页
        4.1.1 李贽第161页
        4.1.2 许重熙第161页
        4.1.3 黄中澹第161-162页
        4.1.4 叶梧第162页
        4.1.5 李学旻第162-163页
        4.1.6 贺学仁第163页
        4.1.7 帅从龙第163-164页
        4.1.8 帅从升第164-165页
        4.1.9 钟宗望第165-166页
        4.1.10 叶干第166页
        4.1.11 蓝翰卿第166-168页
        4.1.12 王观生第168页
        4.1.13 朱钦相第168页
        4.1.14 王启茂第168-169页
        4.1.15 余成辅第169页
        4.1.16 陈仲容第169-170页
        4.1.17 陈伯达第170页
        4.1.18 黄冲辅第170页
        4.1.19 孙谷第170-171页
        4.1.20 李邦华第171-172页
        4.1.21 万可权第172页
        4.1.22 刘琪叔第172页
        4.1.23 刘大甫第172-173页
        4.1.24 周仁夫第173页
        4.1.25 王得环第173页
        4.1.26 李明睿第173页
        4.1.27 陈仲宣第173页
        4.1.28 萧承之第173-174页
        4.1.29 朱玺第174页
        4.1.30 郑仲夔第174页
        4.1.31 邓君迁第174页
        4.1.32 桂仲雅第174页
        4.1.33 吴来复第174-175页
        4.1.34 傅云中第175页
        4.1.35 李实夫第175页
        4.1.36 邓宗相第175页
        4.1.37 王起莘第175页
        4.1.38 廖仕沂第175-176页
        4.1.39 吴季伦第176页
    4.2 官员第176-197页
        4.2.1 陆光祖第176页
        4.2.2 来三聘第176-177页
        4.2.3 查允元第177页
        4.2.4 叶向高第177-178页
        4.2.5 温纯第178页
        4.2.6 赵邦梅第178-179页
        4.2.7 潘士达第179页
        4.2.8 吴道南第179页
        4.2.9 苏宇庶第179-180页
        4.2.10 顾大章第180页
        4.2.11 彭辂第180-181页
        4.2.12 万建昆第181页
        4.2.13 李炳第181页
        4.2.14 傅新德第181-182页
        4.2.15 邓渼第182页
        4.2.16 辜志会第182-183页
        4.2.17 詹在泮第183页
        4.2.18 黄一腾第183-184页
        4.2.19 方万山第184页
        4.2.20 薛士彦第184-185页
        4.2.21 丁天毓第185页
        4.2.22 叶继龙第185-186页
        4.2.23 陈文燧第186页
        4.2.24 李茂英第186页
        4.2.25 陆长庚第186-187页
        4.2.26 周起元第187页
        4.2.27 郭子章第187-188页
        4.2.28 刘炆第188页
        4.2.29 金光弼第188页
        4.2.30 曾遇第188页
        4.2.31 晏文辉第188-189页
        4.2.32 蔡献臣第189页
        4.2.33 孙羽侯第189-190页
        4.2.34 张崇烈第190-191页
        4.2.35 伍文焕第191页
        4.2.36 孟养浩第191页
        4.2.37 王象乾第191页
        4.2.38 李管第191-192页
        4.2.39 黄廷宝第192页
        4.2.40 甘雨第192页
        4.2.41 罗朝国第192-193页
        4.2.42 李日宣第193页
        4.2.43 刘孕昌第193页
        4.2.44 朱期至第193页
        4.2.45 朱多煃第193-194页
        4.2.46 朱多□(火贵)第194页
        4.2.47 雷叔闻第194页
        4.2.48 聂世润第194页
        4.2.49 赵任第194页
        4.2.50 钱槚第194-195页
        4.2.51 熊廷弼第195页
        4.2.52 罗大紘第195-196页
        4.2.53 胡继美第196页
        4.2.54 赵世卿第196页
        4.2.55 郑怀魁第196-197页
        4.2.56 彭惟成第197页
        4.2.57 康元穗第197页
        4.2.58 杨祠修第197页
    4.3 友人第197-240页
        4.3.1 周宗邠第197-198页
        4.3.2 吴用先第198-199页
        4.3.3 邓以赞第199页
        4.3.4 王思任第199-200页
        4.3.5 冯梦祯第200-201页
        4.3.6 张师绎第201-202页
        4.3.7 吴撝谦第202-203页
        4.3.8 袁世振第203-204页
        4.3.9 胡桂芳第204-205页
        4.3.10 陈邦瞻第205-206页
        4.3.11 彭兴祖第206-207页
        4.3.12 龙凌玉第207页
        4.3.13 顾允成第207-208页
        4.3.14 周献臣第208页
        4.3.15 丁叔兼第208页
        4.3.16 郑之文第208-209页
        4.3.17 李开芳第209-210页
        4.3.18 冯时可第210-211页
        4.3.19 钱希言第211页
        4.3.20 章潢第211-212页
        4.3.21 王佐第212-213页
        4.3.22 孙懋昭第213页
        4.3.23 陆梦龙第213-215页
        4.3.24 丁元荐第215页
        4.3.25 邹迪光第215-216页
        4.3.26 丘兆麟第216-217页
        4.3.27 黄立言第217-219页
        4.3.28 韩敬第219页
        4.3.29 徐钟汝第219-220页
        4.3.30 王肯堂第220-221页
        4.3.31 瞿九思第221页
        4.3.32 沈长庆第221-222页
        4.3.33 南企仲第222页
        4.3.34 刘同升第222-223页
        4.3.35 万道光第223页
        4.3.36 樊玉衡第223-224页
        4.3.37 缪希雍第224页
        4.3.38 吴仁度第224-225页
        4.3.39 张际阳第225-226页
        4.3.40 贺世寿第226页
        4.3.41 于玉立第226-227页
        4.3.42 袁中道第227页
        4.3.43 周思兼第227-228页
        4.3.44 曾仕鉴第228页
        4.3.45 谢三秀第228-229页
        4.3.46 王一言第229页
        4.3.47 陈以闻第229页
        4.3.48 岳和声第229-230页
        4.3.49 憨山德清第230页
        4.3.50 喻应益第230-231页
        4.3.51 胡钦华第231页
        4.3.52 方大任第231-232页
        4.3.53 吴序第232页
        4.3.54 邢来慈第232页
        4.3.55 李应元第232页
        4.3.56 阮自华第232-233页
        4.3.57 商家梅第233页
        4.3.58 董其昌第233页
        4.3.59 黄九洛第233-234页
        4.3.60 杨思本第234页
        4.3.61 许鼎臣第234页
        4.3.62 朱试第234页
        4.3.63 凌濛初第234-235页
        4.3.64 郭一鹗第235页
        4.3.65 樊良枢第235-236页
        4.3.66 乐愚上人第236页
        4.3.67 陶允宜第236页
        4.3.68 文白第236页
        4.3.69 林云凤第236-237页
        4.3.70 马仲高第237页
        4.3.71 王时英第237页
        4.3.72 曾凤仪第237-238页
        4.3.73 王志第238页
        4.3.74 朱多口第238-240页
第5章 终生的交游第240-273页
    5.1 师生第240-246页
        5.1.1 张位第240-243页
        5.1.2 达观大师第243-246页
    5.2 友人第246-273页
        5.2.0 帅机第246-251页
        5.2.1 姜奇方第251-252页
        5.2.2 龙宗武第252-255页
        5.2.3 梅鼎柞第255-257页
        5.2.4 李柷第257-258页
        5.2.5 丁此吕第258-262页
        5.2.6 吕允昌第262-263页
        5.2.7 岳元声第263-265页
        5.2.8 李光元第265-266页
        5.2.9 吴拾芝第266页
        5.2.10 姜士昌第266-269页
        5.2.11 汤宾尹第269-270页
        5.2.12 刘复初第270-271页
        5.2.13 马应图第271-273页
小结第273-274页
致谢第274-275页
参考文献第275-278页
附录1: 未编年的交游情况第278-299页
附录2: 生平不详的交游情况第299-34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43页

论文共3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宋词》中高频典故的运用
下一篇:中國文學史中的杜甫書寫(1904-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