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9页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 第6-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三、相关概念的说明 | 第12-14页 |
四、研究框架、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第一章 从“分而治之”到“合而治之”:英国战后非殖民化政策调整 | 第19-25页 |
第一节 “北婆罗洲联邦”设想的形成与流产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大马来西亚”计划的提出与定型 | 第21-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两邦的外向型经济形态与英国经济利益的考量 | 第25-42页 |
第一节 砂婆两邦的主要经济形态与经济政策 | 第25-34页 |
第二节 砂婆两邦与马来世界的经济发展 | 第34-38页 |
第三节 砂婆两邦与英国经济利益的维护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两邦左翼运动的发展与殖民当局的担忧 | 第42-55页 |
第一节 两邦的人口种族结构与英马双方认知差异 | 第42-46页 |
第二节 英国在砂婆两邦的教育政策及其影响 | 第46-50页 |
第三节 两邦左翼运动的发展与政治局势的变化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两邦的地缘政治含义与英联邦国家防务利益共识 | 第55-67页 |
第一节 马来亚的政权稳定与领土扩张诉求 | 第55-58页 |
第二节 新加坡军事基地的维持及其替代选择 | 第58-62页 |
第三节 减少军事开支与获得防务利益的战略需求 | 第62-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后续发展:两邦局势变化推动“大马”计划实施 | 第67-74页 |
第一节 砂拉越:人联党的失利和亲大马党派掌权 | 第67-69页 |
第二节 北婆罗洲:华人政党的稚嫩和土著政党的壮大 | 第69-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