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 第12-13页 |
1.1.1 纳米技术 | 第12页 |
1.1.2 纳米材料 | 第12-13页 |
1.2 上转换发光材料 | 第13-16页 |
1.2.1 稀土发光材料 | 第13-15页 |
1.2.2 上转换发光的定义 | 第15页 |
1.2.3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组成 | 第15-16页 |
1.2.3.1 激活离子 | 第15页 |
1.2.3.2 敏化离子 | 第15页 |
1.2.3.3 基质结构 | 第15-16页 |
1.3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3.1 水热合成法 | 第16页 |
1.3.2 溶剂热法 | 第16-17页 |
1.3.3 共沉淀法 | 第17页 |
1.3.4 溶胶-凝胶法 | 第17页 |
1.4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2.1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28-30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2 样品测试与表征 | 第30-32页 |
2.2.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0页 |
2.2.2 X-射线衍射(XRD) | 第30页 |
2.2.3 荧光发射谱(PL) | 第30页 |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0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0页 |
2.2.6 光电性能表征 | 第30-31页 |
2.2.7 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SKPM)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不同比例Zr~(4+)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32-53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不同纳米颗粒的合成步骤 | 第32-34页 |
3.2.1 NaGd_(0.78-x)Zr_xF_4: Yb~(3+), Er~(3+)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32-33页 |
3.2.2 NaY_(0.78-x)Zr_xF_4: Yb~(3+), Tm~(3+)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33-34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50页 |
3.3.1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34-36页 |
3.3.1.1 NaGd_(0.78-x)Zr_xF_4: Yb~(3+), Er~(3+)的XRD分析 | 第34-35页 |
3.3.1.2 NaY_(0.78-x)Zr_xF_4: Yb~(3+), Tm~(3+)的XRD分析 | 第35-36页 |
3.3.2 上转换纳米颗粒形貌分析(SEM、TEM分析) | 第36-41页 |
3.3.2.1 NaGd_(0.78-x)Zr_xF_4: Yb~(3+), Er~(3+)的SEM分析 | 第36-37页 |
3.3.2.2 NaGd_(0.78-x)Zr_xF_4: Yb~(3+), Er~(3+)的TEM分析 | 第37-39页 |
3.3.2.3 NaY_(0.78-x)Zr_xF_4: Yb~(3+), Tm~(3+)的SEM分析 | 第39页 |
3.3.2.4 NaY_(0.78-x)Zr_xF_4: Yb~(3+), Tm~(3+)的TEM分析 | 第39-41页 |
3.3.3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测试 | 第41-46页 |
3.3.3.1 NaGd_(0.78-x)Zr_xF_4: Yb~(3+), Er~(3+)的荧光谱图 | 第41-42页 |
3.3.3.2 NaY_(0.78-x)Zr_xF_4: Yb~(3+), Tm~(3+)的荧光谱图 | 第42-43页 |
3.3.3.3 上转换发光机理 | 第43-45页 |
3.3.3.4 上转换纳米颗粒荧光增强机理分析 | 第45-46页 |
3.3.4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元素分析 | 第46-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形貌调控及光电性质探究 | 第53-71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合成步骤 | 第53-55页 |
4.2.1 不同反应时间下NaGd_(0.72)Zr_(0.06)F_4: Yb~(3+), Er~(3+)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53-54页 |
4.2.2 NaGd_(0.78-x)Zr_xF_4: Yb~(3+), Er~(3+)上转换光电极的制备 | 第54页 |
4.2.3 NaGd_(0.78-x)Zr_xF_4: Yb~(3+), Er~(3+)纳米薄膜的制备 | 第54-55页 |
4.2.3.1 TiO_2溶胶的制备 | 第54页 |
4.2.3.2 FTO-TiO_2基底的制备 | 第54页 |
4.2.3.3 UCNPs层的制备 | 第54-5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8页 |
4.3.1 反应时间对上转换纳米颗粒形貌调控的影响 | 第55-59页 |
4.3.1.1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55-56页 |
4.3.1.2 上转换纳米颗粒形貌分析(SEM、TEM分析) | 第56-58页 |
4.3.1.3 生长机理 (Growth mechanism) | 第58-59页 |
4.3.2 螯合剂对上转换纳米颗粒形貌调控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3 F-:Ln~(3+)比例上转换纳米颗粒形貌调控的影响 | 第60-62页 |
4.3.4 光电性能的探究 | 第62-68页 |
4.3.4.1 光电流测试 | 第62-63页 |
4.3.4.2 AC阻抗谱 | 第63页 |
4.3.4.3 表面电势测试 | 第63-66页 |
4.3.4.4 光电转换机理的探究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五章 不同比例Be2+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71-86页 |
5.1 不同纳米颗粒的合成步骤 | 第71-72页 |
5.1.1 NaGd_(0.78-x)Be_xF_4: Yb~(3+), Er~(3+)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71-72页 |
5.1.2 NaY_(0.78-x)Be_xF_4: Yb~(3+), Tm~(3+)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72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2-83页 |
5.2.1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72-74页 |
5.2.1.1 NaGd_(0.78-x)Be_xF_4: Yb~(3+), Er~(3+)的XRD分析 | 第72-73页 |
5.2.1.2 NaY_(0.78-x)Be_xF_4: Yb~(3+), Tm~(3+)的XRD分析 | 第73-74页 |
5.2.2 上转换纳米颗粒形貌分析(SEM) | 第74-76页 |
5.2.2.1 NaGd_(0.78-x)Be_xF_4: Yb~(3+), Er~(3+)的SEM分析 | 第74-75页 |
5.2.2.2 NaY_(0.78-x)Be_xF_4: Yb~(3+), Tm~(3+)的SEM分析 | 第75-76页 |
5.2.3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测试 | 第76-78页 |
5.2.3.1 NaGd_(0.78-x)Be_xF_4: Yb~(3+), Er~(3+)的荧光谱图 | 第76页 |
5.2.3.2 NaY_(0.78-x)Be_xF_4: Yb~(3+), Tm~(3+)的荧光谱图 | 第76-77页 |
5.2.3.3 上转换发光机制 | 第77-78页 |
5.2.4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元素分析 | 第78-79页 |
5.2.5 螯合剂对上转换纳米颗粒形貌调控的影响 | 第79-83页 |
5.2.5.1 上转换纳米颗粒形貌分析 | 第79-81页 |
5.2.5.2 生长机理(Growth mechanism) | 第81-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