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论 | 第9-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预期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3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社会影响评价(sia)的增进:可持续生计方法的导入 | 第17-27页 |
2.1 可持续生计(sl)理论 | 第17-22页 |
2.2 大型工程开发对农民生计的冲击 | 第22-24页 |
2.2.1 “生计能力”受损 | 第22-23页 |
2.2.2 “生计资本”恶化 | 第23-24页 |
2.2.3 “生计活动”失效 | 第24页 |
2.3 sia中可持续生计方法的导入 | 第24-27页 |
2.3.1 可持续生计方法导入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2.3.2 可持续生计方法导入的可行性 | 第26-27页 |
3 大型工程冲击下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sia-sl)评价模型 | 第27-53页 |
3.1 不同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及对比 | 第27-31页 |
3.1.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undp框架 | 第27-28页 |
3.1.2 美国援外合作署(care)——生计安全框架 | 第28-29页 |
3.1.3 英国社会发展研究所(ids)——ids农村可持续生计框架 | 第29页 |
3.1.4 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dfid框架 | 第29-30页 |
3.1.5 四种框架的对比 | 第30-31页 |
3.2 dfid框架对于sia的适用性分析 | 第31-42页 |
3.2.1 dfid框架的构成要素及关系 | 第32-35页 |
3.2.2 dfid框架应用的国际与国内经验 | 第35-40页 |
3.2.3 dfid框架的适用性 | 第40-42页 |
3.3 基于dfid的sia-sl评价模型 | 第42-53页 |
3.3.1 不同的可持续生计(sl)评价理论模型 | 第42-44页 |
3.3.2 基于评价逻辑的sia-sl评价模型选择 | 第44-47页 |
3.3.3 sia-sl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47-48页 |
3.3.4 理论模型的实践困境 | 第48-50页 |
3.3.5 适合sia-sl评价的经验模型提出 | 第50-53页 |
4 sia-sl模型的生计资本评价变量与测度指数的构成 | 第53-67页 |
4.1 生计资本评价变量 | 第53-57页 |
4.1.1 人力资本评价变量 | 第53-54页 |
4.1.2 自然资本评价变量 | 第54-55页 |
4.1.3 物质资本评价变量 | 第55-56页 |
4.1.4 经济资本评价变量 | 第56-57页 |
4.1.5 社会资本评价变量 | 第57页 |
4.2 本土化的生计资本测度指数析出 | 第57-63页 |
4.2.1 国内相关研究选取的生计资本测度指数 | 第58-61页 |
4.2.2 案例工程调研的生计资本评价测度指数析出 | 第61-63页 |
4.3 sia-sl测度指数构成 | 第63-67页 |
5 sia-sl评价经验模型的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67-81页 |
5.1 数据获取方法 | 第67-69页 |
5.2 数据处理技术 | 第69-78页 |
5.1.1 生计资本五边形概念 | 第69-70页 |
5.1.2 生计资本五边形数据的处理过程 | 第70-71页 |
5.1.3 变量赋值与标准化 | 第71-76页 |
5.1.4 权重确定方法及比较 | 第76-78页 |
5.3 分析过程 | 第78-81页 |
6 试点应用:明湖工程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 | 第81-101页 |
6.1 项目背景 | 第81-83页 |
6.1.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81-82页 |
6.1.2 项目选择说明 | 第82-83页 |
6.1.3 实验社区选择和对照社区初筛 | 第83页 |
6.2 生计资本识别与量化 | 第83-92页 |
6.2.1 参与式过程及测度指数的确定 | 第83-85页 |
6.2.2 问卷调研 | 第85-86页 |
6.2.3 生计资本量化 | 第86-92页 |
6.3 政策、策略、结果预测分析 | 第92-95页 |
6.3.1 拆迁安置政策对比 | 第92-93页 |
6.3.2 生计策略预测 | 第93-94页 |
6.3.3 生计结果预测 | 第94-95页 |
6.4 改进的拆迁安置补偿政策 | 第95-101页 |
6.4.1 结合生计资本的拆迁安置补偿建议 | 第95-98页 |
6.4.2 结合生计策略的拆迁安置补偿建议 | 第98页 |
6.4.3 结合生计结果的拆迁安置补偿建议 | 第98页 |
6.4.4 结合滁州现有政策的的拆迁安置补偿建议 | 第98-101页 |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01-103页 |
7.1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101页 |
7.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01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附录Ⅰ 滁州明湖工程原住民个人、家庭及社区五项资本调查问卷(实验组) | 第111-117页 |
附录Ⅱ 滁州明湖工程原住民个人、家庭及社区五项资本调查问卷(对照组) | 第117-125页 |
个人简介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