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迄明谥汇考》所见宋代官员谥号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有关“谥号”、“谥法”的相关著作 | 第11-13页 |
(二)有关“谥号”、“谥法”的相关论文 | 第13-16页 |
三、写作构想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宋代之前谥号的发展 | 第18-24页 |
一、谥号的起源 | 第18-19页 |
二、谥号的发展 | 第19-24页 |
(一)春秋战国时期谥号的发展 | 第20-21页 |
(二)秦汉唐时期谥号的发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宋代名宦给谥情况研究 | 第24-38页 |
一、宋代谥法的发展 | 第24-25页 |
二、《逸周书·谥法解》与苏洵《谥法》 | 第25-26页 |
三、宋代给谥程序 | 第26-30页 |
(一)请谥 | 第28-29页 |
(二)议谥 | 第29页 |
(三)定谥 | 第29-30页 |
(四)赐谥与驳谥 | 第30页 |
四、宋代官员谥字的历史考察 | 第30-38页 |
(一)宋代官员所用谥字含义 | 第30-33页 |
(二)宋代官员所获谥号现象 | 第33-38页 |
第三章 宋代官员谥号分析 | 第38-47页 |
一、文臣谥号分析 | 第39-43页 |
(一)文臣谥号总体情况 | 第39页 |
(二)文臣谥号的表现形式 | 第39-43页 |
二、武官谥号分析 | 第43-45页 |
(一)武官的得谥情况 | 第43-44页 |
(二)武官得谥特点 | 第44-45页 |
三、谥号中对于相似谥字的辨析 | 第45-47页 |
(一)“贞”与“正” | 第45页 |
(二)“闵”与“愍” | 第45-46页 |
(三)“庄”与“壮”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宋代官员谥号产生的影响 | 第47-50页 |
一、积极影响 | 第47-48页 |
(一)维护皇权 | 第47页 |
(二)惩戒官员 | 第47-48页 |
(三)教化基层 | 第48页 |
二、消极方面 | 第48-50页 |
(一)过于片面 | 第48页 |
(二)禁锢思想 | 第48-49页 |
(三)制谥冗杂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宋代大臣谥号一览表 | 第55-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