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网源协调运行仿真分析 | 第9-10页 |
1.2.2 典型受端电网有功功率平衡与支撑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1-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2 特高压背景下一次调频作用分析 | 第14-36页 |
2.1 特高压交直流影响概述 | 第14页 |
2.2 电网概况 | 第14-15页 |
2.3 哈郑直流双极闭锁暂态稳定分析 | 第15-31页 |
2.3.1 哈郑直流双极闭锁暂态稳定分析目的 | 第15页 |
2.3.2 仿真计算边界条件 | 第15-16页 |
2.3.3 哈郑直流双极闭锁仿真 | 第16-18页 |
2.3.4 系统失步分析 | 第18页 |
2.3.5 哈郑直流双极闭锁稳控措施 | 第18-31页 |
2.4 调差系数降低对机组一次调频运行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31-34页 |
2.5 小结 | 第34-36页 |
3 电网频率信号特性分析 | 第36-46页 |
3.1 电网频率一致性分析 | 第36-38页 |
3.1.1 电网不同区域频率稳态一致性 | 第36-37页 |
3.1.2 电网频率动态一致性分析 | 第37-38页 |
3.2 一次调频小扰动频率特性分析 | 第38-42页 |
3.2.1 次数及动作方向统计 | 第38-39页 |
3.2.2 动作时长的统计 | 第39-40页 |
3.2.3 目前一次调频对机组运行的不利影响 | 第40-42页 |
3.3 特高压跳闸后一次调频大扰动频率特性分析 | 第42-45页 |
3.3.1 电网频率大扰动的特点 | 第43-44页 |
3.3.2 大扰动下的电网频率特征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4 一次调频控制信号源分析 | 第46-58页 |
4.1 信号对比 | 第46-49页 |
4.1.1 数值差异性 | 第46-48页 |
4.1.2 信号精度的分析 | 第48-49页 |
4.2 一次调频电网频率信号源选取及信号安全保证 | 第49-50页 |
4.3 基于小波与数理统计的频率数据分析 | 第50-57页 |
4.3.1 基于Daubechie小波的信号去噪 | 第51-53页 |
4.3.2 基于DB小波的特高压跳闸检测 | 第53-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5 高精度一次调频控制实现 | 第58-75页 |
5.1 PMU镜像数据分析装置 | 第58-61页 |
5.1.1 系统设计 | 第58-59页 |
5.1.2 系统工作流程与架构 | 第59-60页 |
5.1.3 若干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 第60-61页 |
5.2 一次调频控制策略优化 | 第61-75页 |
5.2.1 调节参数优化 | 第61-63页 |
5.2.2 阀门管理曲线优化 | 第63-66页 |
5.2.3 控制逻辑优化 | 第66-75页 |
6 现场应用及结果 | 第75-83页 |
6.1 应用机组介绍 | 第75页 |
6.2 机组一次调频存在的问题 | 第75-82页 |
6.2.1 合格率较低 | 第75-76页 |
6.2.2 动作准确性低 | 第76-77页 |
6.2.3 一次调频相关控制逻辑优化 | 第77-79页 |
6.2.4 PMU数据镜像分析装置的现场使用 | 第79-80页 |
6.2.5 一次调频综合治理投入后情况 | 第80页 |
6.2.6 特高压跳闸时机组动作情况 | 第80-82页 |
6.3 一次调频综合治理小结 | 第82页 |
6.4 试验测试结论 | 第82-83页 |
7 总结及展望 | 第83-85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83页 |
7.2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