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细菌合成硒基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光催化/光热转化活性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硒污染现状第9-12页
        1.1.1 硒污染的来源第10页
        1.1.2 硒污染的危害第10-11页
        1.1.3 硒污染的处理方法第11-12页
    1.2 硒还原菌第12-15页
        1.2.1 硒还原菌种类第12-13页
        1.2.2 硒还原菌的还原机制第13-15页
    1.3 硒及硒化物纳米材料第15-17页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1 研究目的第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Lysinibacillus sp.ZYM-1和Bacillus cereus CC-1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分析第19-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1.2 实验方法第20-21页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1-26页
        2.2.1 硒还原菌的分离纯化第21-22页
        2.2.2 菌株ZYM-1和CC-1的形态特征第22页
        2.2.3 菌株ZYM-1和CC-1的16S rRNA分析第22-23页
        2.2.4 菌株ZYM-1和CC-1的基因组分析第23-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3 菌株ZYM-1和CC-1还原SeO_3~(2-)的特性及应用第28-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3.1.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3.1.2 实验方法第29-31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3.2.1 不同条件对菌株ZYM-1和CC-1还原SeO_3~(2-)能力的影响第32-33页
        3.2.2 不同条件下生物合成Se NMs的表征第33-38页
        3.2.3 生物Se NMs光催化性能第38-39页
        3.2.4 RhB光催化降解产物第39-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菌株CC-1及ZYM-1合成Bi_2Se_3及应用第41-5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4.1.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4.1.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4-56页
        4.2.1 菌株CC-1和ZYM-1合成不同硒化物的可能性第44-45页
        4.2.2 菌株CC-1和ZYM-1合成硒化物的表征第45-56页
    4.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1 结论第57页
    2 展望第57-58页
    3 创新点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附录A 菌株ZYN-1的16S rRNA基因序列第65-66页
附录B 菌株CC-1的16S rRNA基因序列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景观软装设计--以西北师大实验幼儿园为例
下一篇:论小型居室空间的配色法则—“明暗素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