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一 绪论 | 第12-18页 |
(一)研究源起 | 第12-14页 |
1、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文献分析法 | 第15-16页 |
2、个案研究法 | 第16页 |
3、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四)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1、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2、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二 智慧社区的概念特征与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智慧社区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1、智慧社区 | 第18页 |
2、社区治理现代化 | 第18-19页 |
(二)智慧社区的特征与运行模式 | 第19-20页 |
1、智慧社区的特征 | 第19页 |
2、智慧社区建设的运行模式及特点 | 第19-20页 |
(三)智慧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1、社会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2、网络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三、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与治理现状 | 第22-31页 |
(一)天津路街道办简介 | 第22-25页 |
1、经济社会及人文发展 | 第22-24页 |
2、辖属社区及社区发展简介 | 第24-25页 |
(二)天津路街道办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 | 第25-29页 |
1、智慧化水平发展迅速 | 第25页 |
2、智慧平台在试点社区的运行情况 | 第25-29页 |
(三)天津路街道智慧社区治理的特点和成效 | 第29-31页 |
1、基层组织建设加强、行政效能显著提升 | 第29页 |
2、创新“三社联动”的“文明自治”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 第29页 |
3、智慧社区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 | 第29-31页 |
四 天津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1、专业人才短缺 | 第31页 |
2、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 | 第31-32页 |
3、经济效益不明显 | 第32页 |
4、社会各方参与意识不强 | 第32-33页 |
五 国内外智慧社区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33-36页 |
(一)国外智慧社区的发展经验 | 第33-34页 |
1、新加坡智慧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 第33页 |
2、日本智慧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 第33-34页 |
(二)我国智慧社区的发展经验 | 第34-35页 |
1、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 第34页 |
2、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 第34-35页 |
3、香港智慧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 第35页 |
(三)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35-36页 |
六 智慧社区建设路径分析 | 第36-42页 |
(一)以政府为主体统筹规划全局 | 第36-38页 |
1、整合各类资源、发挥政府引导优势 | 第36-37页 |
2、提高内生动力,优化政务服务模式 | 第37-38页 |
(二)加强机制建设、提升人口素质 | 第38-42页 |
1、加强各主体间的沟通协调,建设互联互通、统筹协调机制 | 第38-39页 |
2、提升信息技术和平台建设 | 第39-40页 |
3、加强人才培养和奖惩机制 | 第40页 |
4、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宣传力度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