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7-8页 |
第1章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 负离子研究与电子亲和势测定 | 第8-9页 |
1.2 关于VIB族过渡族元素电子亲和势测定的历史工作 | 第9-10页 |
第2章 基本原理 | 第10-21页 |
2.1 原子电子亲和势的定义 | 第10-11页 |
2.2 光电效应与跃迁选择定则 | 第11-12页 |
2.3 Wigner阈值定理 | 第12-13页 |
2.4 光电子角分布 | 第13-16页 |
2.4.1 微分散射截面与Dyson轨道 | 第13页 |
2.4.2 脱附电子的平面波描述 | 第13-15页 |
2.4.3 角分布各向异性参数 | 第15-16页 |
2.5 速度成像方法原理与算法 | 第16-21页 |
2.5.1 反Abel变换 | 第17-18页 |
2.5.2 最大熵方法与MEVELER算法 | 第18-21页 |
第3章 实验方法 | 第21-33页 |
3.1 以往工作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3.1.1 LPES激光光脱附电子谱 | 第22-24页 |
3.1.2 LPT激光光脱附阈值方法 | 第24-26页 |
3.1.3 LPM激光光脱附显微镜 | 第26-29页 |
3.2 SEVI慢电子速度成像方法 | 第29-33页 |
3.2.1 SEVI基本原理与优势 | 第29-31页 |
3.2.2 SEVI方法具体实施 | 第31-33页 |
第4章 实验仪器 | 第33-36页 |
4.1 源室 | 第33-34页 |
4.2 飞行室 | 第34页 |
4.3 探测室 | 第34-36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 | 第36-49页 |
5.1 铬(Cr)元素测定 | 第36-40页 |
5.2 钼(Mo)元素测定 | 第40-44页 |
5.3 钨(W)元素测定 | 第44-49页 |
第6章 实验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