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5-30页 |
1.1 OLED的历史发展 | 第15-16页 |
1.2 OLED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1.2.1 OLED的器件结构 | 第16-19页 |
1.2.2 OLED的发光原理 | 第19-20页 |
1.2.3 OLED的性能表征 | 第20页 |
1.3 有机发光材料 | 第20-27页 |
1.3.1 磷光小分子发光材料 | 第20-23页 |
1.3.2 Cu(I)配合物发光材料 | 第23-2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1.4.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2.1 实验用化学试剂与设备 | 第30-31页 |
2.1.1 主要实验药品 | 第30-31页 |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1页 |
2.2 晶体制备及测试方法 | 第31-34页 |
2.2.1 晶体制备方法 | 第31-32页 |
2.2.2 晶体挑选与安置方法 | 第32页 |
2.2.3 晶体测试方法 | 第32-34页 |
3 以Xantphos为膦配体的Cu(I)发光配合物 | 第34-55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配合物 1?9 的合成 | 第34-38页 |
3.3 配合物 1?9 的结构及性能分析 | 第38-54页 |
3.3.1 配合物 1?9 的晶体学数据 | 第38-41页 |
3.3.2 配合物 1?9 的结构分析 | 第41-51页 |
3.3.3 Xantphos类配合物的粉末紫外吸收 | 第51-52页 |
3.3.4 Xantphos类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以BINAP为膦配体的Cu(I)发光配合物 | 第55-76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配合物 10?18 的合成 | 第55-58页 |
4.3 配合物 10?18 的结构及性能分析 | 第58-74页 |
4.3.1 配合物 10?18 的晶体学数据 | 第58-62页 |
4.3.2 配合物 10?18 的结构分析 | 第62-71页 |
4.3.3 BINAP类配合物的粉末紫外吸收 | 第71-72页 |
4.3.4 BINAP类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分析 | 第72-74页 |
4.3.5 配合物10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发光层内材料发光性能的调控 | 第76-84页 |
5.1 引言 | 第76页 |
5.2 配合物19的合成和性能表征 | 第76-79页 |
5.2.1 配合物19的合成 | 第76-77页 |
5.2.2 配合物19的性能表征 | 第77-79页 |
5.3 不同溶剂对配合物19的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9-81页 |
5.3.1 不同加工溶剂的配合物19的制备 | 第80页 |
5.3.2 性能分析比较 | 第80-81页 |
5.4 掺杂配合物19的发光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81-82页 |
5.4.1 发光层的制备 | 第81-82页 |
5.4.2 发光层的发光性能表征 | 第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