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基于敏感性和重要性的卢龙县土地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5页
        1.2.1 生态环境敏感性研究第11-12页
        1.2.2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第12-13页
        1.2.3 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第13-14页
        1.2.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以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20页
    2.1 相关概念第18页
        2.1.1 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第18页
        2.1.2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第18页
        2.1.3 土地生态功能分区第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2.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第19页
        2.2.3 地域分异规律理论第19-20页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第20-24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0-22页
        3.1.1 自然环境概况第20-21页
        3.1.2 社会经济概况第21页
        3.1.3 生态环境现状第21-22页
    3.2 数据来源第22-24页
        3.2.1 数据来源第22-23页
        3.2.2 评价单元的确定第23-24页
4 卢龙县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第24-38页
    4.1 土壤侵蚀敏感性第24-28页
        4.1.1 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分析第24-26页
        4.1.2 土壤侵蚀敏感性分析第26-28页
    4.2 地质环境敏感性第28-32页
        4.2.1 地质环境敏感性因子分析第28-30页
        4.2.2 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第30-32页
    4.3 水资源敏感性第32-35页
        4.3.1 水资源敏感性因子分析第32-33页
        4.3.2 水资源敏感性分析第33-35页
    4.4 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析第35-38页
        4.4.1 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析方法与分级第35页
        4.4.2 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格局分析第35-38页
5 卢龙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析第38-58页
    5.1 农产品生产重要性第38-40页
        5.1.1 农产品生产评价方法与分级标准第38-39页
        5.1.2 农产品生产重要性空间格局分析第39-40页
    5.2 土壤保持重要性第40-45页
        5.2.1 土壤保持量测算方法与分级标准第40-44页
        5.2.2 土壤保持重要性空间格局分析第44-45页
    5.3 水源涵养重要性第45-51页
        5.3.1 水源涵养量测算方法与分级标准第46-50页
        5.3.2 水源涵养重要性空间格局分析第50-51页
    5.4 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第51-54页
        5.4.1 生物多样性指数测算方法与分级标准第51-54页
        5.4.2 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空间格局分析第54页
    5.5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综合分析第54-58页
        5.5.1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综合分析方法与分级第54-55页
        5.5.2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空间格局分析第55-58页
6 卢龙县土地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第58-65页
    6.1 土地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第58-59页
    6.2 土地生态功能分区的方法与命名第59-60页
        6.2.1 分区的方法第59-60页
        6.2.2 分区的命名第60页
    6.3 土地生态功能分区的结果第60-61页
    6.4 土地生态功能区特征以及生态调控方向第61-65页
7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作者简历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详细摘要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3S的承德典型区域沙化土地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下一篇:多孔钛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醛类污染物的净化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