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羁旅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羁旅词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26页 |
第一节 羁旅文学概述 | 第15-23页 |
一、羁旅文学的起源 | 第15-21页 |
二、羁旅文学的发展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唐至北宋羁旅词的发展 | 第23-26页 |
一、唐五代羁旅词的发展 | 第23-24页 |
二、北宋羁旅词的发展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北宋羁旅词的创作背景及概况 | 第26-38页 |
第一节 北宋羁旅词的创作背景 | 第26-34页 |
一、经济因素 | 第26-28页 |
二、政治环境 | 第28-30页 |
三、文化状况 | 第30-32页 |
四、交通条件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北宋羁旅词的创作概况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北宋羁旅词的思想内容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思乡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惜别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宦途失意 | 第41-43页 |
第四节 旅况凄凉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北宋羁旅词的艺术特征 | 第46-65页 |
第一节 北宋羁旅词的主要意象 | 第46-53页 |
一、秋意象 | 第47-48页 |
二、驿馆意象 | 第48-50页 |
三、马意象 | 第50-51页 |
四、舟船意象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北宋羁旅词的意象组合方式 | 第53-56页 |
一、并置式组合 | 第53-54页 |
二、时空跳跃式组合 | 第54-55页 |
三、对比式组合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北宋羁旅词的表现手法 | 第56-61页 |
一、点染 | 第56-57页 |
二、用典 | 第57-59页 |
三、落笔对面 | 第59-61页 |
第四节 北宋羁旅词的结构艺术 | 第61-65页 |
一、时间与空间的错综变化 | 第61-62页 |
二、以景起句,意境悠远 | 第62-63页 |
三、结尾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北宋羁旅词的影响 | 第65-75页 |
第一节 北宋羁旅词对词体的影响 | 第65-69页 |
一、扩大了词的内容和意境 | 第65-66页 |
二、影响了词风的演变 | 第66-67页 |
三、促进了慢词的发展和成熟 | 第67-68页 |
四、推动了词的诗化 | 第68-69页 |
第二节 北宋羁旅词对南宋羁旅词的影响 | 第69-72页 |
一、羁旅意象对南宋羁旅词的影响 | 第69-71页 |
二、时空跳跃式组合方式对南宋羁旅词的影响 | 第71-72页 |
第三节 北宋羁旅词的文化价值 | 第72-75页 |
一、便于了解北宋的旅行习惯和风俗 | 第73页 |
二、“包容性”文化的深层反映 | 第73-74页 |
三、体现了对女性的平等态度 | 第74-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一、著作 | 第77-78页 |
二、论文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