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摩擦纳米发电机简介 | 第11-17页 |
1.2.1 接触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 第12-13页 |
1.2.2 滑动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 第13页 |
1.2.3 单电极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 第13-14页 |
1.2.4 自由运动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 第14-15页 |
1.2.5 摩擦纳米发电机在传感领域的应用 | 第15-17页 |
1.3 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的简介 | 第17-25页 |
1.3.1 压电势和压电效应 | 第17-18页 |
1.3.2 压电电子学 | 第18-19页 |
1.3.3 压电电子学效应对金属-半导体接触的作用 | 第19页 |
1.3.4 压电电子学效应对pn结的作用 | 第19-20页 |
1.3.5 压电电子学在传感领域的应用 | 第20-22页 |
1.3.6 压电光电子学 | 第22页 |
1.3.7 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在光电探测领域的应用 | 第22-23页 |
1.3.8 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在发光二极管及光电应力传感领域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9 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的展望 | 第24-25页 |
1.4 本文选题思想和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能源收集器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27-41页 |
2.1 引言 | 第27-30页 |
2.1.1 蓝色能源 | 第27-28页 |
2.1.2 传统的海洋发电技术的不足 | 第28-29页 |
2.1.3 新型海洋发电技术 | 第29页 |
2.1.4 本章工作 | 第29-30页 |
2.2 基于单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柔性能源收集器的设计与制备 | 第30-31页 |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0页 |
2.2.2 柔性能源收集器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 摩擦纳米发电机能源收集器的原理 | 第31-32页 |
2.4 单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柔性能源收集器的性能研究 | 第32-34页 |
2.5 表面纳米结构对摩擦纳米发电机能源收集器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2.6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能源收集器的应用示例 | 第36-40页 |
2.6.1 温度、湿度测量及计时器 | 第36-37页 |
2.6.2 驱动红外探测系统 | 第37-38页 |
2.6.3 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化学成分传感探测领域的应用 | 第38-40页 |
2.7 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基于多种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金属防腐蚀系统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41-68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金属防腐蚀的方法简介和阴极保护原理 | 第42-43页 |
3.3 基于旋转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金属防腐蚀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43-51页 |
3.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3页 |
3.3.2 旋转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计和制备 | 第43-44页 |
3.3.3 旋转式摩擦纳米发电的工作原理 | 第44-46页 |
3.3.4 旋转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 | 第46-47页 |
3.3.5 基于旋转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金属防腐蚀性能研究 | 第47-51页 |
3.4 基于浮标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金属防腐蚀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51-55页 |
3.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1-52页 |
3.4.2 浮标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计与制备 | 第52页 |
3.4.3 浮标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52-53页 |
3.4.4 浮标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 | 第53-54页 |
3.4.5 基于浮标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金属防腐蚀性能研究 | 第54-55页 |
3.5 基于双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金属防腐蚀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55-66页 |
3.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6页 |
3.5.2 双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计与制备 | 第56-57页 |
3.5.3 双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57页 |
3.5.4 双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 | 第57-59页 |
3.5.5 柔性超级电容的制备与性能 | 第59-63页 |
3.5.6 基于双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金属防腐蚀系统性能研究 | 第63-66页 |
3.6 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位移传感器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68-87页 |
4.1 引言 | 第68-70页 |
4.2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位移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 | 第70-72页 |
4.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70-71页 |
4.2.2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位移传感器的制备 | 第71-72页 |
4.3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位移传感器的原理 | 第72-74页 |
4.4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位移传感器的性能研究 | 第74-86页 |
4.4.1 位移传感器对速度的探测 | 第74-80页 |
4.4.2 位移传感器对加速度的探测 | 第80-84页 |
4.4.3 位移传感器对运动轨迹的探测 | 第84-86页 |
4.5 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基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光电应力传感器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87-99页 |
5.1 引言 | 第87-88页 |
5.2 基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阵列光电应力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 | 第88-90页 |
5.3 Si/ZnO阵列LED应力传感器件的结构表征 | 第90-93页 |
5.3.1 Si线阵列的表征 | 第90-91页 |
5.3.2 ZnO薄膜及Si/ZnO界面的表征 | 第91-93页 |
5.3.3 上电极的表征 | 第93页 |
5.4 Si/ZnO阵列LED应力传感器件的光学性能 | 第93-96页 |
5.5 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对Si/ZnO阵列LED应力传感器件的调节 | 第96-98页 |
5.6 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基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柔性光电应力传感器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99-117页 |
6.1 引言 | 第99-100页 |
6.2 柔性转移方法简介 | 第100-102页 |
6.3 基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柔性光电应力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 | 第102-103页 |
6.4 不同高度的Si微米线阵列转移 | 第103-106页 |
6.4.1 不同高度的Si微米线阵列转移 | 第103-104页 |
6.4.2 柔性转移方法的优点 | 第104-106页 |
6.5 Si/ZnO阵列LED光电应力传感器的结构表征 | 第106-108页 |
6.6 Si/ZnO阵列LED光电应力传感器的柔性性能表征 | 第108-110页 |
6.7 柔性LED器件发光性能及不同Si/ZnO结构的LED器件性能比较 | 第110-113页 |
6.7.1 柔性LED器件发光性能 | 第110-112页 |
6.7.2 不同Si/ZnO结构的LED器件性能比较 | 第112页 |
6.7.3 柔性LED阵列器件节能的原因 | 第112-113页 |
6.8 基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应力分布成像系统及应用 | 第113-116页 |
6.8.1 测试柔性Si/ZnO阵列LED器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 第113-114页 |
6.8.2 基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光电应力传感器性能 | 第114-116页 |
6.9 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