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5页 |
第1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5-22页 |
1.1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16-17页 |
1.2 研究区地层特征 | 第17-19页 |
1.3 研究区岩浆岩特征 | 第19-22页 |
第2章 德仁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 第22-32页 |
2.1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第22页 |
2.2 德仁组火山岩主量元素特征 | 第22-28页 |
2.3 德仁组火山岩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 第28-30页 |
2.4 德仁组火山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 | 第30-32页 |
第3章 德仁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圈演化 | 第32-49页 |
3.1 锆石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32页 |
3.2 LA-ICP-MS锆石U-Pb测年 | 第32-36页 |
3.3 辽北中生代岩石圈演化 | 第36-49页 |
3.3.1 研究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构造环境 | 第36-39页 |
3.3.2 岩石圈减薄的时间限制 | 第39-43页 |
3.3.3 岩石圈减薄的机制 | 第43-49页 |
第4章 德仁组火山岩相划分与储层特征 | 第49-65页 |
4.1 德仁组火山岩相划分 | 第49-52页 |
4.2 德仁组火山机构 | 第52-57页 |
4.3 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分类 | 第57-61页 |
4.4 火山岩储层与火山岩岩相的关系 | 第61-65页 |
4.4.1 喷溢相的储层特征 | 第61-62页 |
4.4.2 爆发相的储层特征 | 第62-63页 |
4.4.3 火山通道相储层特征 | 第63页 |
4.4.4 火山-沉积相储层特征 | 第63-64页 |
4.4.5 潜火山岩相 | 第64-6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