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9页 |
| 1.2 热磨理论与磨片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1-14页 |
|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2 热磨机磨片及热磨理论分析 | 第14-23页 |
| 2.1 热磨机磨片及齿形结构 | 第14-17页 |
| 2.1.1 磨片的分类 | 第14-15页 |
| 2.1.2 磨片的分区 | 第15页 |
| 2.1.3 磨片主要齿形结构参数及作用 | 第15-17页 |
| 2.2 热磨理论分析 | 第17-20页 |
| 2.2.1 齿刃比负荷理论 | 第17-18页 |
| 2.2.2 齿面比负荷理论 | 第18页 |
| 2.2.3 要素C理论 | 第18-20页 |
| 2.3 热磨法纤维分离过程 | 第20-22页 |
| 2.3.1 热磨法纤维分离原理 | 第20页 |
| 2.3.2 磨片分离木纤维过程 | 第20-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齿槽内纤维流体运动模型建立及能量损失分析 | 第23-33页 |
| 3.1 纤维流体特性 | 第23-27页 |
| 3.1.1 纤维流体特性计算条件 | 第23-24页 |
| 3.1.2 纤维流体的密度 | 第24-25页 |
| 3.1.3 纤维流体的粘性 | 第25-26页 |
| 3.1.4 纤维流态 | 第26-27页 |
| 3.2 齿槽内纤维流体运动模型建立 | 第27-31页 |
| 3.2.1 纤维流体运动控制方程 | 第27-29页 |
| 3.2.2 齿槽内纤维流体二维流动N-S方程求解 | 第29-30页 |
| 3.2.3 齿槽内纤维流体运动轨迹方程求解 | 第30-31页 |
| 3.3 齿槽内纤维流体运动能量损失分析 | 第31-3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4 基于CFD磨片流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33-49页 |
| 4.1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及求解过程 | 第33-34页 |
| 4.1.1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 第33页 |
| 4.1.2 计算流体力学求解过程 | 第33-34页 |
| 4.2 磨片流场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34-38页 |
| 4.2.1 磨片流场模型建立 | 第34-35页 |
| 4.2.2 求解区域网格划分 | 第35-37页 |
| 4.2.3 基本假设与定解条件 | 第37-38页 |
| 4.3 磨片流场数值模拟 | 第38-40页 |
| 4.3.1 FLUENT参数设置 | 第38-39页 |
| 4.3.2 数值模拟收敛判定 | 第39-40页 |
| 4.4 磨片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48页 |
| 4.4.1 梯形齿槽磨片流场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 第40-44页 |
| 4.4.2 扭转曲面齿槽流场特性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 | 第44-4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新型磨片齿槽结构设计及性能实验 | 第49-59页 |
| 5.1 新型齿槽结构磨片设计 | 第49-51页 |
| 5.1.1 磨片齿槽结构分析 | 第49页 |
| 5.1.2 扭转曲面齿槽结构磨片设计 | 第49-51页 |
| 5.2 磨片纤维分离性能实验 | 第51-54页 |
| 5.2.1 实验条件 | 第51-52页 |
| 5.2.2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 5.3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 5.3.1 理论计算评价实验磨片性能 | 第54-55页 |
| 5.3.2 纤维分离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5.3.3 纤维分离实验结论 | 第57-5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