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应用价值 | 第11-13页 |
1.1.2 脐血库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分离 | 第14-16页 |
1.2.1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分离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1.2.2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分离的方法 | 第15-16页 |
1.3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保存 | 第16-18页 |
1.4 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检测 | 第18-20页 |
1.4.1 造血干/祖细胞的表型特征 | 第18页 |
1.4.2 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 | 第18-20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0-22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分离方法的优化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2.1 标本的采集 | 第22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2.3 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2.4 试剂液体的配制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3.1 HES沉降红细胞的优化 | 第24-26页 |
2.3.2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回收方式的优化 | 第26-27页 |
2.4 细胞活率测定 | 第27页 |
2.5 CD34~+细胞检测 | 第27页 |
2.6 祖细胞集落培养 | 第27-28页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28-29页 |
2.8 结果 | 第29-32页 |
2.8.1 HES与红细胞作用时间对造血干细胞分离的影响 | 第29-31页 |
2.8.2 回收方式对造血干细胞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2.9 讨论 | 第32-33页 |
2.10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自体血清对脐带血冻存的保护作用 | 第34-51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3.2.1 样本来源 | 第34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3.2.3 仪器与设备 | 第35页 |
3.2.4 试剂液体的配制 | 第35页 |
3.3 自体血清的制备 | 第35页 |
3.4 脐带血的分离 | 第35页 |
3.5 造血干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 第35-36页 |
3.5.1 冷冻保护剂的配制 | 第35页 |
3.5.2 脐带血的冻存 | 第35页 |
3.5.3 细胞复苏 | 第35-36页 |
3.6 细胞活率测定 | 第36页 |
3.7 CD34~+检测 | 第36页 |
3.8 祖细胞集落培养 | 第36页 |
3.9 统计学处理 | 第36页 |
3.10 结果 | 第36-49页 |
3.10.1 不同冷冻保护剂对有核细胞数的影响 | 第36-38页 |
3.10.2 不同浓度冷冻保护剂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活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0.3 不同冷冻保护剂对CD34+细胞的影响 | 第39-46页 |
3.10.4 不同冷冻保护剂对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CFUs回收率的影响 | 第46-49页 |
3.11 讨论 | 第49-50页 |
3.12 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影响脐带血制备的因素分析 | 第51-61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2页 |
4.2.1 统计对象 | 第52页 |
4.2.2 材料 | 第52页 |
4.2.3 方法 | 第52页 |
4.3 影响脐带血质量的相关因素 | 第52-54页 |
4.3.1 采集环节影响脐带血质量的因素 | 第52页 |
4.3.2 运输环节影响脐带血质量的因素 | 第52-53页 |
4.3.3 分离环节影响脐带血质量的因素 | 第53页 |
4.3.4 冻存环节影响脐带血质量的因素 | 第53-54页 |
4.4 结果 | 第54-58页 |
4.4.1 采集因素对脐带血质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4.4.2 运输因素对脐带血质量的影响 | 第56页 |
4.4.3 分离过程对脐带血质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4 冻存过程对脐带血质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 针对性采取的改进措施 | 第58-59页 |
4.5.1 采集过程的改进措施 | 第58页 |
4.5.2 运输过程的改进措施 | 第58页 |
4.5.3 分离过程的改进措施 | 第58-59页 |
4.5.4 冻存过程的改进措施 | 第59页 |
4.6 改进措施实施的效果 | 第59-60页 |
4.7 结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