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论文

荀子之“礼”的时代价值及其借鉴研究

摘要第6-7页
一、绪论第7-10页
    (一) 选题背景第7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8页
    (三) 研究意义第8-9页
    (四) 研究创新点第9-10页
二、当代社会的价值选择困境第10-16页
    (一) 人类中心主义取向下环保意识淡薄第10-11页
    (二) 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下公德意识缺乏第11-13页
    (三) 欲望本位价值取向下社会道德失范第13-14页
    (四) 传统权威消失影响下价值共识缺乏第14-16页
三、荀子之“礼”的思想分疏第16-29页
    (一) 礼以止争,制礼以分第16-19页
        1. 人生而有欲:“欲”是“礼”的人性前提第16-17页
        2. 以礼定分:“分”是“礼”的功能性本质第17-19页
    (二) 礼有三本:“礼”上事天,下事地,尊祖先而隆君师第19-22页
        1. 天地者,生之本也:天地是“礼”的本源第19-20页
        2. 先祖者,类之本也:祖先是“礼”的本源第20-21页
        3. 君师者,治之本也:管理者、教育者是“礼”的本源第21-22页
    (三) 明分使群:“礼”是处理群己关系的准绳尺度第22-26页
        1. 明于天人之分:“礼”因“分”而有了实现的合理性第23页
        2. 礼者,人道之极也:“礼”是社会对主体的外在要求第23-24页
        3. 术礼义而情爱人:“礼义”被赋予工具意义第24-25页
        4. 足以为万世则,是礼也:“礼”构成了与“权”相对的“经”第25-26页
    (四) 化性起伪:“礼”止于形成完善的理想人格第26-29页
        1. 人格的外王规定第26-27页
        2. 化性而起伪,起伪而生礼义第27-29页
四、借鉴荀子之“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29-35页
    (一) 借鉴荀子之“礼”,养成与天合德的天人观第29-30页
    (二) 借鉴荀子之“礼”,养成以群越己的群己观第30-32页
    (三) 借鉴荀子之“礼”,养成礼义并重的义利观第32-33页
    (四) 借鉴荀子之“礼”,形成事功经世的人生观第33-35页
五、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Abstract第38-39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论中国画“逸品观”对大写意花鸟画出现的影响
下一篇: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当代意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