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业汇票交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15页 |
·国外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的发展经验及借鉴 | 第15-20页 |
·美国票据市场 | 第15-17页 |
·英国票据市场 | 第17-18页 |
·日本票据市场 | 第18-19页 |
·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启示及借鉴 | 第19-20页 |
·国内票据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20-26页 |
·国内票据发展历史 | 第20-21页 |
·我国票据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现状分析 | 第22-26页 |
·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票据交易系统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票据市场的迅猛发展瓶颈 | 第26页 |
·纸质票据的诸多缺陷 | 第26页 |
·市场对统一电子票据交易的迫切需要 | 第26-27页 |
·商业银行自行开发的电子票据标准不一 | 第27-2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电子票据交易系统总体设计 | 第31-43页 |
·系统概述 | 第31-32页 |
·电子商业票据的定义 | 第31页 |
·电子商业票据系统的定义 | 第31页 |
·系统参与者和业务参与者的定义 | 第31页 |
·接入点和接入点银行的定义 | 第31-32页 |
·电子商业票据系统基本功能概述 | 第32页 |
·系统建设原则 | 第32-33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3-36页 |
·总体拓扑结构 | 第33-35页 |
·应用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35-36页 |
·基本业务种类 | 第36-37页 |
·系统接口 | 第37-41页 |
·与支付系统的接口 | 第37-39页 |
·与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的接口 | 第39-41页 |
·系统运行时间 | 第41页 |
·系统运行时间 | 第41页 |
·业务处理周期 | 第41页 |
·系统的风险控制 | 第41-42页 |
·流动性风险管理 | 第41-42页 |
·运行风险管理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电子商业票据系统业务功能设计 | 第43-62页 |
·电子商业票据活动的基础条件 | 第43页 |
·电子商业票据系统运行时序 | 第43-45页 |
·日间处理阶段 | 第43页 |
·营业截止阶段 | 第43-44页 |
·日终处理阶段 | 第44页 |
·营业前准备阶段 | 第44页 |
·系统运行时序及控制流程图 | 第44-45页 |
·电子商业票据功能设计 | 第45-57页 |
·出票业务处理 | 第47-48页 |
·背书转让业务处理 | 第48页 |
·贴现业务处理 | 第48页 |
·回购式贴现赎回业务处理 | 第48-49页 |
·转贴现业务处理 | 第49-50页 |
·回购式转贴现赎回的业务处理 | 第50-51页 |
·再贴现业务处理 | 第51页 |
·回购式再贴现赎回业务处理 | 第51-52页 |
·质押业务处理 | 第52-53页 |
·质押解除的业务处理 | 第53页 |
·背书保证的业务处理 | 第53-54页 |
·提示付款的业务处理 | 第54页 |
·逾期提示付款业务处理 | 第54-55页 |
·追索 | 第55-56页 |
·电子商业票据业务的承接 | 第56-57页 |
·电子商业票据系统查询设计 | 第57-61页 |
·电子商业票据系统支付信用信息查询 | 第57页 |
·电子商业票据系统票据信息查询 | 第57-58页 |
·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功能 | 第58-61页 |
·公开报价功能设计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电子票据集中交易系统的设计 | 第62-80页 |
·需求分析 | 第62-65页 |
·集中交易系统的优势与风险 | 第62-63页 |
·体系结构分析 | 第63-65页 |
·交易业务需求 | 第65-68页 |
·交易业务的分类处理 | 第65-66页 |
·集中交易系统的特点 | 第66-68页 |
·电子票据集中交易系统设计 | 第68-70页 |
·设计思路 | 第68-69页 |
·系统的业务框架 | 第69-70页 |
·技术架构 | 第70-71页 |
·系统设计 | 第71-76页 |
·软件拓扑结构设计 | 第71-73页 |
·硬件拓扑结构设计 | 第73-75页 |
·集中报盘交易结构设计 | 第75-76页 |
·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 第76-79页 |
·多层体系结构 | 第76-77页 |
·中间件技术 | 第77-78页 |
·主动推送技术 | 第78页 |
·撮合引擎技术 | 第78-79页 |
·负载均衡和避免单点故障 | 第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系统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 第80-83页 |
·将促进利率市场化和培育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 | 第80-81页 |
·将成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新工具 | 第81-82页 |
·有利于商业银行对融资服务的创新 | 第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