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一、徐悲鸿“山水画改良”的内涵 | 第9-15页 |
(一)关于山水画“不分远近”——提出以焦点透视法作为空间表现方法 | 第9-11页 |
(二)关于“中国画不写影”——主张以明暗光影法取代勾勒法(书法用笔) | 第11-12页 |
(三)关于“不能确定指为何树”——主张以客观再现代替山水画程式符号 | 第12-15页 |
二、徐悲鸿“山水画改良”在笔者前期写生中的运用 | 第15-19页 |
(一)写生经历 | 第15-16页 |
(二)写生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三)写生认识与体会 | 第17-19页 |
三、徐悲鸿“山水画改良”对笔者创作的启发 | 第19-27页 |
(一)毕业创作选题的背景与灵感 | 第19-22页 |
(二)空间表现对《梦萦家山之韵》创作的启迪 | 第22-23页 |
(三)造型笔墨对《幽静山泉觅清音》创作的影响 | 第23-27页 |
结语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附录 | 第3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