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窄线宽多波长光纤激光器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引言第8页
    1.2 多波长布里渊-拉曼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进展第8-9页
    1.3 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1.4 基于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光学微波信号产生研究进展第10-11页
    1.5 分布式布里渊光纤温度传感研究进展第11-12页
    1.6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光纤中的光散射理论与传感原理第14-20页
    2.1 光纤中的光散射理论第14-18页
        2.1.1 瑞利散射第14页
        2.1.2 受激拉曼散射效应第14-16页
        2.1.3 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第16-18页
    2.2 基于布里渊频移的传感原理第18-19页
        2.2.1 基于布里渊频移的应变传感原理第18-19页
        2.2.2 基于布里渊频移的温度传感原理第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多波长布里渊-拉曼光纤激光器第20-32页
    3.1 引言第20页
    3.2 多波长布里渊-拉曼光纤激光器第20-29页
        3.2.1 实验结构及原理第20-21页
        3.2.2 色散补偿光纤长度对拉曼增益的影响第21-22页
        3.2.3 拉曼泵浦功率对激光器输出的影响第22-23页
        3.2.4 布里渊泵浦功率对激光器输出的影响第23-25页
        3.2.5 布里渊泵浦波长对激光器输出的影响第25-27页
        3.2.6 多波长布里渊-拉曼光纤激光器的稳定性第27-29页
    3.3 多波长布里渊-拉曼光纤激光器的光谱整形第29-31页
        3.3.1 整形结构原理第29-30页
        3.3.2 整形结果分析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及光学微波信号的产生第32-50页
    4.1 引言第32页
    4.2 单倍波长间隔的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及其拍频信号的产生第32-36页
        4.2.1 单倍波长间隔的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实验结构及原理第32-33页
        4.2.2 单倍波长间隔的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3-34页
        4.2.3 10.5GHz光学拍频微波信号的产生第34-36页
    4.3 双倍波长间隔的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及其拍频信号的产生第36-39页
        4.3.1 双倍波长间隔的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实验结构及原理第36-37页
        4.3.2 双倍波长间隔的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7-38页
        4.3.3 21.48GHz光学拍频微波信号的产生第38-39页
    4.4 三倍波长间隔的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及其拍频信号的产生第39-47页
        4.4.1 三倍波长间隔的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实验结构及原理第39-41页
        4.4.2 三倍波长间隔的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及稳定性分析第41-45页
        4.4.3 31.77GHz光学拍频微波信号的产生第45-47页
    4.5 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相对强度噪声第47-48页
        4.5.1 相对强度噪声的相关理论第47页
        4.5.2 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相对强度噪声谱第47-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基于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高灵敏度温度传感特性第50-60页
    5.1 引言第50页
    5.2 双倍波长间隔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第50-51页
    5.3 双倍间隔多波长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高灵敏度温度传感特性第51-59页
        5.3.1 光纤温度传感器实验结构第51-52页
        5.3.2 光纤温度传感原理第52-53页
        5.3.3 传感多波长光纤激光器和参考多波长光纤激光器输出光谱分析第53-56页
        5.3.4 各阶次布里渊斯托克斯光对在不同温度差下的拍频信号第56-58页
        5.3.5 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系数第58页
        5.3.6 拍频信号的稳定性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6.1 总结第60页
    6.2 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D共振泵浦内腔MgO:PPLN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研究
下一篇: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混沌光的带宽和自相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