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1页 |
1.1 概述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及其细观结构特征的介绍 | 第21-29页 |
2.1 钙质结核土的介绍 | 第21-26页 |
2.1.1 钙质结核的成因 | 第21-22页 |
2.1.2 钙质结核的成分结构 | 第22-23页 |
2.1.3 钙质结核的形成时代 | 第23-24页 |
2.1.4 淮北平原钙质结核的分布 | 第24-26页 |
2.2 钙质结核土的细观结构特征 | 第26-27页 |
2.3 试验土样的来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电阻率测试方法基本原理及其研究应用 | 第29-36页 |
3.1 电阻率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3.1.1 电阻率的定义 | 第29页 |
3.1.2 岩土电阻率测试的方法 | 第29-30页 |
3.2 影响土壤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 第30-32页 |
3.2.1 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30页 |
3.2.2 土壤致密性的影响 | 第30页 |
3.2.3 土质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4 温度的影响 | 第31页 |
3.2.5 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减小电阻率干扰因素的方法 | 第32页 |
3.4 电阻率理论在岩土领域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 | 第32-35页 |
3.4.1 土壤电阻率的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3.4.2 岩土电阻率的应用情况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无侧限抗压强度电阻率试验 | 第36-66页 |
4.1 试验仪器与装置 | 第36-38页 |
4.2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4.3 无侧限抗压强度-电阻率试验的计算公式 | 第39-40页 |
4.4 不同含水率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电阻率试验 | 第40-44页 |
4.5 不同含水率试样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54页 |
4.5.1 含水率和细观结构要素对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5-48页 |
4.5.2 含水率和细观结构要素对试样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5.3 含水率和细观结构要素对破坏应变的影响 | 第49-50页 |
4.5.4 电阻率对细观结构要素和土体力学反映特征 | 第50-54页 |
4.6 不同干湿循环次数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电阻率试验 | 第54-60页 |
4.6.1 干湿循环次数对钙质结核土性质的影响 | 第56-58页 |
4.6.2 钙质结核含量对钙质结核土的影响 | 第58-60页 |
4.7 不同干湿循环次数试样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4.7.1 干湿循环次数和细观结构要素对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4.7.2 干湿循环次数和细观结构要素对试样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4.7.3 干湿循环次数和细观结构要素对电阻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4.7.4 干湿循环次数和细观结构要素对破坏应变的影响 | 第6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固结电阻率试验 | 第66-87页 |
5.1 试验仪器 | 第66-67页 |
5.2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 第67-68页 |
5.3 固结试验的计算公式 | 第68-69页 |
5.4 不同含水率试样固结-电阻率试验 | 第69-80页 |
5.4.1 含水率和细观结构要素对孔隙比与电阻率的影响 | 第69-76页 |
5.4.2 含水率和细观结构要素对压缩模量与电阻率的影响 | 第76-80页 |
5.5 不同干湿循环试样固结-电阻率试验 | 第80-85页 |
5.5.1 干湿循环次数和细观结构要素对孔隙比和电阻率的影响 | 第80-83页 |
5.5.2 干湿循环次数和细观结构要素对压缩模量和电阻率的影响 | 第83-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7-9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7-88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