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功能化改性及在药物递送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氮化碳的简介第13-15页
        1.1.1 石墨相氮化碳的合成第13-14页
        1.1.2 石墨相氮化碳的剥离第14-15页
    1.2 氮化碳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第15-17页
        1.2.1 药物递送第15页
        1.2.2 光动力治疗第15-16页
        1.2.3 生物成像第16-17页
    1.3 二维纳米片的功能化改性修饰第17-19页
        1.3.1 共价修饰第17-18页
        1.3.2 非共价修饰第18-19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19-23页
第二章 电性可控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与表征第23-45页
    2.1 材料第23-24页
        2.1.1 仪器第23页
        2.1.2 试剂第23-24页
    2.2 方法第24-28页
        2.2.1 本体氮化碳的合成第24页
        2.2.2 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第24-25页
        2.2.3 氮化碳纳米片固体粉末再分散性的考察第25-26页
        2.2.4 氮化碳纳米片的表征第26-27页
        2.2.5 氮化碳纳米片的电性调控第27-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42页
        2.3.1 本体氮化碳的合成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8-29页
        2.3.2 超声时间对纳米片尺寸的调控第29-30页
        2.3.3 冻干保护剂对纳米片固体粉末再分散性的影响第30-32页
        2.3.4 形貌表征第32-36页
        2.3.5 结构表征第36-38页
        2.3.6 光学性能表征第38-39页
        2.3.7 氮化碳纳米片的介孔性质表征第39-41页
        2.3.8 电位表征及电位调控的机理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三章 基于电荷驱动的层层自组装理论分析荷电纳米片的胶体稳定性第45-61页
    3.1 材料第45-46页
        3.1.1 仪器第45页
        3.1.2 试剂第45-46页
    3.2 方法第46-48页
        3.2.1 荷电氮化碳纳米片在不同环境下的胶体稳定性第46页
        3.2.2 荷电氮化碳纳米片在离子环境下的荧光特性第46-47页
        3.2.3 荷电氮化碳纳米片对离子的静电吸附自组装聚集体的表征第47-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60页
        3.3.1 荷电氮化碳纳米片在不同环境下的胶体稳定性第48-52页
        3.3.2 荷电氮化碳在离子环境下的荧光特性第52-54页
        3.3.3 荷电氮化碳纳米片对离子的静电吸附自组装聚集体的表征第54-59页
        3.3.4 离子诱导荷电纳米片絮凝现象的探讨第59-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表面改性对氮化碳纳米片胶体稳定性的调控第61-77页
    4.1 材料第61-62页
        4.1.1 仪器第61页
        4.1.2 试剂第61-62页
    4.2 方法第62-64页
        4.2.1 BSA修饰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处方优化第62页
        4.2.2 BSA修饰氮化碳纳米片的表征第62页
        4.2.3 BSA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胶体稳定性第62-63页
        4.2.4 探究BSA与氮化碳纳米片之间的结合作用力第63页
        4.2.5 BSA的BCA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3-64页
        4.2.6 PEI修饰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处方优化第64页
        4.2.7 PEI修饰氮化碳纳米片的表征第64页
        4.2.8 PEI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胶体稳定性第64页
        4.2.9 探究PEI与氮化碳纳米片之间的结合作用力第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4.3.1 BSA修饰氮化碳纳米片的处方优化第64-65页
        4.3.2 BSA修饰氮化碳纳米片的表征第65-67页
        4.3.3 BSA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胶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外观稳定性第67-68页
        4.3.4 BSA定量方法的专属性和标准曲线第68-69页
        4.3.5 BSA与氮化碳之间的结合作用力第69-70页
        4.3.6 PEI修饰氮化碳纳米片的处方优化第70页
        4.3.7 PEI修饰氮化碳纳米片的表征第70-72页
        4.3.8 PEI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胶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外观稳定性第72-73页
        4.3.9 PEI与氮化碳之间的结合作用力第73-74页
        4.3.10 表面改性提高氮化碳纳米片胶体稳定性的原因探讨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二维氮化碳纳米片对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的递释行为研究第77-87页
    5.1 材料第77-78页
        5.1.1 仪器第77页
        5.1.2 试剂第77-78页
    5.2 方法第78-81页
        5.2.1 丹酚酸B与氮化碳纳米片的相容性研究第78页
        5.2.2 负载丹酚酸B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第78页
        5.2.3 氮化碳纳米片对丹酚酸B的载药量的考察第78-79页
        5.2.4 丹酚酸B的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第79页
        5.2.5 负载丹酚酸B的氮化碳纳米片的体外释放第79-80页
        5.2.6 丹参酮IIA装载方式的考察第80页
        5.2.7 丹参酮IIA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第80页
        5.2.8 负载丹参酮IIA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第80-81页
        5.2.9 丹参酮IIA的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第81页
        5.2.10 负载丹参酮IIA的氮化碳纳米片的体外释放第8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1-85页
        5.3.1 丹酚酸B的HPLC方法学验证第81-82页
        5.3.2 不同丹酚酸B投药量下的载药量第82-83页
        5.3.3 负载丹酚酸B的氮化碳纳米片的体外释放第83-84页
        5.3.4 丹参酮IIA的HPLC方法学验证第84-85页
        5.3.5 负载丹参酮IIA的氮化碳纳米片的体外释放第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BSA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对药物纳米晶稳定作用的调控第87-99页
    6.1 材料第87-88页
        6.1.1 仪器第87-88页
        6.1.2 试剂第88页
    6.2 方法第88-89页
        6.2.1 反溶剂沉淀-超声法制备丹参酮IIA纳米晶体第88页
        6.2.2 丹参酮IIA纳米晶体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考察第88页
        6.2.3 丹参酮IIA纳米晶体的表征第88-89页
        6.2.4 氮化碳纳米片作为稳定剂的处方筛选第8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9-96页
        6.3.1 丹参酮IIA纳米晶体制备方法的确定及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考察第89-92页
        6.3.2 丹参酮IIA纳米晶体的表征第92-94页
        6.3.3 氮化碳纳米片作为稳定剂的处方筛选第94-96页
        6.3.4 氮化碳纳米片对纳米晶稳定作用的表征第96页
    6.4 本章小结第96-99页
第七章 基于氮化碳纳米片的新型Pickering乳液及三维氮化碳微球的制备第99-107页
    7.1 材料第99-100页
        7.1.1 仪器第99页
        7.1.2 试剂第99-100页
    7.2 方法第100-101页
        7.2.1 氮化碳纳米片在液-液界面的两亲性第100页
        7.2.2 氮化碳纳米片在固-液界面的两亲性第100页
        7.2.3 氮化碳纳米片包衣的石蜡微球的制备与表征第100-101页
        7.2.4 影响氮化碳纳米片的Pickering乳液形成的因素探究第101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01-105页
        7.3.1 氮化碳纳米片在液-液界面的两亲性及Pickering乳液的类型第101-102页
        7.3.2 氮化碳纳米片在固-液界面的两亲性第102-103页
        7.3.3 氮化碳纳米片包衣的石蜡微球的电镜表征第103-104页
        7.3.4 氮化碳纳米片的Pickering乳液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04-105页
    7.4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07-111页
    8.1 结论第107-108页
    8.2 展望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金属配合物线粒体成像和抗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