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0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光子晶体 | 第20-28页 |
2.1 具有生物模板的光子晶体简介 | 第20-21页 |
2.2 光子晶体的分类 | 第21-22页 |
2.3 光子晶体的特性 | 第22-24页 |
2.3.1 光子禁带 | 第22-23页 |
2.3.2 光子局域 | 第23页 |
2.3.3 结构色 | 第23-24页 |
2.4 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 | 第24-26页 |
2.4.1 重力沉降自组装法 | 第24-25页 |
2.4.2 垂直沉降自组装法 | 第25-26页 |
2.4.3 离心沉降自组装法 | 第26页 |
2.5 光子晶体的应用现状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28-41页 |
3.1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组成结构 | 第28-33页 |
3.1.1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阳极 | 第28-30页 |
3.1.2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对电极 | 第30-31页 |
3.1.3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染料敏化剂 | 第31-33页 |
3.2 DSSCs的工作原理 | 第33-35页 |
3.3 染料敏化电池的性能参数 | 第35-38页 |
3.3.1 大气质量 | 第35页 |
3.3.2 太阳能电池I-V测试设备原理 | 第35-36页 |
3.3.3 I-V曲线 | 第36-37页 |
3.3.4 量子效率测试 | 第37-38页 |
3.4 材料测试手段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生物模板光子晶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41-58页 |
4.1 基于磁控溅射法光子晶体的制备 | 第41-44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4.1.2 实验设备 | 第42-44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44-4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5-54页 |
4.3.1 大紫蛱蝶不同部位的结构色 | 第45页 |
4.3.2 大紫蛱蝶典型部位的微观结构 | 第45-49页 |
4.3.3 以大紫蛱蝶为生物模板复制的TiO_2-PCN的微观结构 | 第49-54页 |
4.4 基于水热处理化学法光子晶体的制备 | 第54-55页 |
4.4.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4.4.2 实验设备 | 第55页 |
4.5 实验过程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基于光子晶体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58-70页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8-62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9-61页 |
5.1.3 表征仪器与设备 | 第61-62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62-65页 |
5.2.1 丝网印刷的浆料的制备 | 第62-63页 |
5.2.2 DSSCs器件的制备过程 | 第63-65页 |
5.3 样品表征 | 第65-66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5.4.1 光阳极薄膜的漫反射 | 第66-67页 |
5.4.2 DSSCs器件的光伏性能 | 第67-68页 |
5.4.3 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68页 |
5.4.4 DSSCs器件的阻抗谱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太阳能电池组控制系统 | 第70-81页 |
6.1 太阳能电池控制系统 | 第70页 |
6.2 太阳能电池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第70-74页 |
6.2.1 PIC控制部分 | 第71-72页 |
6.2.2 充电控制和放电控制电路 | 第72-73页 |
6.2.3 LED显示电路 | 第73页 |
6.2.4 电压检测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 | 第73-74页 |
6.3 太阳能电池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第74-77页 |
6.3.1 太阳能电池控制器的蓄电池充电软件的设计 | 第75-76页 |
6.3.2 太阳能电池控制器的MPPT | 第76-77页 |
6.4 太阳能电池控制器的仿真 | 第77-80页 |
6.4.1 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块的Simulink建模 | 第78页 |
6.4.2 PWM模块的Simulink建模 | 第78页 |
6.4.3 降压式转换器模块的Simulink建模 | 第78-79页 |
6.4.4 太阳能电池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 | 第79-8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结论 | 第81页 |
7.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