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学(农艺学)论文--农产品收获、加工及贮藏论文--干燥、清除、选择、分级论文

粮食干燥过程智能建模与控制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8页
        1.2.1 智能控制理论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2 粮食干燥机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粮食干燥机模型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4 粮食干燥机控制方法研究现状第22-28页
    1.3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8-30页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30-32页
        1.4.1 研究目标第30页
        1.4.2 研究内容第30-32页
    1.5 论文结构第32-34页
第二章 粮食干燥基本理论概述及粮食干燥机控制方案简介第34-63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粮食干燥基本理论第34-42页
        2.2.1 粮食干燥基本原理第34-35页
        2.2.2 影响粮食干燥的主要因素第35-38页
        2.2.3 粮食干燥的动力学曲线第38-39页
        2.2.4 粮食干燥的数学模型第39-42页
    2.3 粮食干燥技术、干燥机分类及其特点第42-44页
        2.3.1 粮食干燥技术第42-43页
        2.3.2 粮食干燥机分类第43-44页
        2.3.3 粮食干燥机工作特点第44页
    2.4 粮食干燥机控制方案第44-48页
        2.4.1 粮食干燥机控制特点第44-46页
        2.4.2 粮食干燥机控制问题分析第46-47页
        2.4.3 粮食干燥机智能控制方案第47-48页
    2.5 粮食干燥机控制对象-组合式多功能粮食干燥实验系统第48-62页
        2.5.1 机械系统第49-51页
        2.5.2 控制系统第51-55页
        2.5.3 工艺流程第55-56页
        2.5.4 控制对象-组合式多功能粮食干燥机实验第56-58页
        2.5.5 基于一元回归经验方程的红外辐射与对流(IRC)粮食干燥过程模型研究第58-62页
    2.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三章 小麦混流干燥过程机理的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第63-74页
    3.1 引言第63页
    3.2 粮食混流干燥工艺原理第63-64页
    3.3 粮食单元床层的薄层干燥方程第64-66页
    3.4 小麦混流循环干燥过程机理的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第66-68页
    3.5 小麦混流连续干燥过程机理的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第68-71页
    3.6 小麦混流循环干燥过程机理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第71-73页
    3.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粮食干燥过程智能建模方法研究第74-104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红外辐射与对流(IRC)粮食干燥过程模型研究第74-83页
        4.2.1 BP神经网络算法原理第74-75页
        4.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IRC粮食干燥过程模型研究第75-81页
        4.2.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IRC粮食干燥过程预测第81-83页
    4.3 基于动态神经网络NARX的红外辐射与对流(IRC)粮食干燥过程模型研究第83-88页
        4.3.1 非线性自回归外生输入动态神经网络(NARX)原理第83-84页
        4.3.2 基于NARX的IRC粮食干燥过程模型研究第84-86页
        4.3.3 基于NARX模型的IRC粮食干燥过程预测第86-87页
        4.3.4 与线性自回归外生输入(ARX)的IRC粮食干燥过程模型比较第87-88页
    4.4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IPSO-SVR(LDIW-FD)的红外辐射与对流(IRC)粮食干燥过程模型研究第88-103页
        4.4.1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原理第89-94页
        4.4.2 基于IPSO-SVR(LDIW-FD)算法的IRC粮食干燥过程模型研究第94-99页
        4.4.3 基于IPSO-SVR(LDIW-FD)模型的IRC粮食干燥过程预测第99-101页
        4.4.4 与其它几种IRC粮食干燥过程模型比较第101-103页
    4.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五章 粮食干燥机的几种模糊控制方法研究第104-133页
    5.1 引言第104页
    5.2 粮食干燥机的几种基本控制方法第104-113页
        5.2.1 PID控制第104-107页
        5.2.2 模糊控制第107-112页
        5.2.3 遗传算法第112-113页
    5.3 基于遗传优化模糊PID参数自调整(GOFP)算法的粮食干燥机控制器设计第113-118页
        5.3.1 模糊PID参数自调整控制器(FP)设计与仿真第113-116页
        5.3.2 遗传优化模糊PID参数自调整控制器(GOFP)设计与仿真第116-118页
    5.4 基于遗传优化模糊免疫PID(GOFIP)算法的粮食干燥机控制器设计第118-126页
        5.4.1 生物免疫反馈控制原理第118-119页
        5.4.2 模糊免疫PID控制器(FIP)设计第119-123页
        5.4.3 遗传优化模糊免疫PID控制器(GOFIP)设计与优化第123-124页
        5.4.4 GOFIP控制仿真实验与控制性能分析第124-126页
    5.5 基于遗传优化双模糊免疫PID(GODFIP)算法的粮食干燥机控制器设计第126-131页
        5.5.1 常规模糊免疫PID控制器(FIP)局限性及改进方法第127页
        5.5.2 遗传优化双模糊免疫PID控制器(GODFIP)设计与优化第127-129页
        5.5.3 GODFIP控制仿真实验与控制性能分析第129-131页
    5.6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六章 基于遗传优化支持向量机内模PID (GO-SVR-IMPC)算法的粮食干燥机控制器设计第133-151页
    6.1 引言第133-134页
    6.2 支持向量机内模控制器(SVR-IMC)设计第134-137页
        6.2.1 SVR-IMC设计第134-136页
        6.2.2 SVR-IMC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第136-137页
    6.3 GO-SVR-IMPC控制器设计与优化第137-139页
        6.3.1 GO-SVR-IMPC控制器设计第137-138页
        6.3.2 GO-SVR-IMPC控制器优化第138-139页
    6.4 GO-SVR-IMPC控制仿真实验和控制性能分析第139-150页
        6.4.1 GO-SVR-IMPC控制器仿真实验第139-141页
        6.4.2 支持向量机内模型和逆模型辨识第141-144页
        6.4.3 GO-SVR-IMPC控制性能分析第144-150页
    6.5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第七章 基于遗传优化支持向量机直接逆模型PID(GO-SVR-IIMCPID)算法的粮食干燥机控制器设计第151-169页
    7.1 引言第151页
    7.2 SVR直接逆模型控制器(SVR-ⅡMC)设计第151-153页
        7.2.1 SVR-ⅡMC设计第151-153页
        7.2.2 SVR-ⅡMC控制器设计的局限性及改进方法第153页
    7.3 GO-SVR-ⅡMCPID控制器设计与优化第153-155页
        7.3.1 GO-SVR-ⅡMCPID控制器设计第153-155页
        7.3.2 GO-SVR-ⅡMCPID控制器优化第155页
    7.4 GO-SVR-ⅡMCPID控制仿真实验和控制性能分析第155-166页
        7.4.1 GO-SVR-ⅡMCPID控制仿真实验第155-156页
        7.4.2 SVR直接逆模型辨识第156-158页
        7.4.3 GO-SVR-ⅡMCPID控制性能分析第158-166页
    7.5 基于GO-SVR-ⅡMCPID控制器的小麦混流连续干燥控制实验第166-167页
    7.6 本章小结第167-169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69-173页
    8.1 研究工作总结第169-172页
    8.2 展望第172-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2页
附录第182-185页
    附录一 缩略说明表第182-184页
    附录二 检测报告第184-185页
        1. 组合式多功能粮食干燥实验系统干燥性能检测报告第184页
        2. 粮食干燥后苯并芘含量检验报告第184-185页
致谢第185-1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87-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SDN过渡的节点迁移及优化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SDN的网络安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