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3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综述 | 第15-25页 |
2.1 综合评价理论及方法综述 | 第15-19页 |
2.1.1 经典综合评价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2.1.2 激励视角下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2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综述 | 第19-23页 |
2.2.1 生态工业园区相关概念 | 第20页 |
2.2.2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方法综述 | 第20-22页 |
2.2.3 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评价方法综述 | 第22-23页 |
2.3 生态工业园区成长质量评价的提出 | 第23-25页 |
第3章 面向时序增益激励的多阶段评价信息集结方法 | 第25-40页 |
3.1 相关激励理论与方法综述 | 第25-26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26-27页 |
3.3 “奖而不惩”偏好情境下的信息集结方法 | 第27-28页 |
3.3.1 奖励层级的确定 | 第27页 |
3.3.2 偏好奖励系数的确定 | 第27-28页 |
3.3.3 多阶段信息集结 | 第28页 |
3.4 “惩而不奖”偏好情境下的信息集结方法 | 第28-30页 |
3.4.1 惩罚层级的确定 | 第29页 |
3.4.2 偏好惩罚系数的确定 | 第29页 |
3.4.3 多阶段信息集结 | 第29-30页 |
3.5 “奖惩并行”偏好情境下的信息集结方法 | 第30-31页 |
3.6 应用算例 | 第31-35页 |
3.6.1 “奖而不惩”与“惩而不奖”评价方法的步骤 | 第32-33页 |
3.6.2 “奖惩并行”评价方法的步骤 | 第33-35页 |
3.7 奖惩层级划分方法的拓展 | 第35-39页 |
3.8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面向动态激励参照点的多阶段评价信息集结方法 | 第40-46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40-41页 |
4.2 基于动态激励参照点的多阶段信息集结方法 | 第41-43页 |
4.3 应用算例 | 第43-44页 |
4.4 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激励视角下对生态工业园区成长质量评价的应用 | 第46-59页 |
5.1 背景介绍 | 第46页 |
5.2 基于激励特征的生态工业园区成长质量评价应用 | 第46-54页 |
5.2.1 “奖而不惩”情境下成长质量的评价 | 第47-49页 |
5.2.2 “惩而不奖”情境下成长质量的评价 | 第49-51页 |
5.2.3 “奖惩并行”情境下成长质量的评价 | 第51-53页 |
5.2.4 基于“动态激励参照点”的成长质量的评价 | 第53-54页 |
5.3 评价分析 | 第54-58页 |
5.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及展望 | 第59-61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表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页 |